索引号 113209020143606056/2012-02402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亭湖区政府 发文日期 2012-05-18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盐城市亭湖区统计局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紧扣主题主线,突出又好又快,坚持创新实干,全力做好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顺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2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19.31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18.64亿元,同比增长14.1%。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1:44.8:44.2调整为10.4:44.9:44.7,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2956元。

2011年是全面小康建设奋力冲刺的一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全区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8.51分,比上年提高1.49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达99.6%、100%、100%、90.1%。在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3个指标已达标,仅剩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森林覆盖率两个指标未达标。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实现稳产丰收。通过实施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主推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新技术,2011年我区粮油生产克服了旱涝急转的恶劣天气,实现了八连增。全区粮食面积62.55万亩,总产30.89万吨。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紧紧围绕全年高效农业发展目标,高效农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8万亩,新增千亩设施农业片4个,年纯收益百万元养殖小区8个,建成万元高效农业面积4.7万亩。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引进了1000亩蝴蝶兰、800亩香兰葡萄、1500亩鹤鸣轩生态观光农业、1000亩四膜大棚、500亩日光温室等项目,新发展了钢架大棚、果园、苗木等近2000亩,顺利通过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农产品交易中心形象初现,华东(盐城)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盐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两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业面积已建成21万平方米,蔬菜、果品、粮油、水产、南北干货等功能区已有部分对外营业。把“一户一棚”建设与各村百亩设施农业示范匡结合起来,实现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产品销售。全区新增设施种养规模在1亩以上的农户11020户。努力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已初步建成了便仓枯枝牡丹园、黄尖牡丹园、南洋东亭生态园,盐东鹤鸣轩生态农业园、步凤禾鑫观光休闲农业园等生态观光型农业园正在建设中。

畜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全区畜禽养殖业较快增长,规模养殖比重不断上升,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4.22%、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8.12%、奶牛规模养殖比重100%。实现年生猪出栏116.8万头,同比增加20.2%;家禽出栏3027万羽,同比增18.9%,肉类总产14.3万吨,同比增长16.8%;蛋16.71万吨,同比增长18.6%;牛奶6000吨,与去年持平;畜牧业生产总值23.89亿元,同比增长21.4%。建成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1个,其中:省级示范基地5个、市级示范基地6个。

渔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000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3000亩,建成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养殖面积7000亩,新增设施渔业户100户,新增现代渔业示范园1个,新增渔业“双百”工程1个,新增百万元高效养殖小区1个,新建、扩建水产品规模加工企业1个,新增千亩连片高效养殖基地1个,新增高效渔业村1个,新增高标准鱼池硬质护坡1100亩,新增无公害水产品基地2000亩,渔业科技入户100户,科技入户面积6000亩等正在建设中,无公害基地及“三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208家定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47.56亿元,增长42.1%;利润总额23.1亿元,增长46.7%。销售超亿元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34家、13家。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5.8%;建筑业增加值35.87亿元,同比增长15.5%。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是84965人,比去年增加5888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847361平方米,其中房屋竣工面积为614286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为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36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工业投资89.35亿元,同比增长24.1%;房地产开发投资66.72亿元,同比增长31.4;服务业投资100.01亿元,同比增长31%。

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1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住宅投资38.43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24亿元,办公用房投资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296.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0.95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41.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7.04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额71.95亿元,其中住宅51.81亿元。今年以来,在我区范围内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共有23个,已开工项目19个,开工57万m2,竣工20万m2,完成投资约15亿元。

五、内贸外贸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18.7%。

服务业稳步发展,促进了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好转,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旅游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层次、多领域拓展,产业素质明显提升。科技服务业成为提升新特产业发展水平的最大亮点,复旦、同济、南大等知名院校研发平台落户我区,中建材环保研究院主体竣工,环保产业园“绿巢”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商贸流通业呈现出速度、效益、质量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金鹰、宝龙广场、先锋国际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相继开业,市区商业设施和布局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旅游业有了重大突破,总投资129亿元的江苏奥威斯乐园已正式开工建设。

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85389万美元,同比增长67.8%。其中,进口总额57099万美元,同比增长71.4%;出口总额28289万美元,同比增长61.3%。

六、财政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11年,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8%;税收收入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民生为本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预算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倾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投入4094万元启动城乡联网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筹集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万亩良田改造。投入939万元新建农桥100座。筹集950万元完成45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集1224万元实施农业保险。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拨付各项再就业资金360万元。筹集新农合资金4912万元,覆盖率达100%。投入1700万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出台《亭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办法》,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多方争取资金保证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个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建成。

七、城市建设

自主造城全面展开。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实现了亭湖新区、新洋经济区、环保产业园概念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核心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坚持公建配套先行,区行政中心、区文化艺术中心、新区实验学校、亭湖幼儿园、汽车北站、绿巢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家工作室投入使用,新区医院、亭湖高级中学、新洋实验学校、城投交投商务中心、城北公园快速实施。坚持环境塑造先行,希望大道、开放大道高标准整治出新,完成严重影响城北环境的化工区、殡仪馆、磷肥厂搬迁工作,高速公路北出口、东出口景观工程加快实施。随着规划、功能和环境的提升,累计吸引52个商住开发项目参与新城建设,建成商住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老城改造快速突破。配合实施城市重要组团改造任务,推动了建军路中心商业区、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东进路美食休闲文化街等特色街区建设;攻克先锋岛地段改造拆迁难题,建成老城区首座城市综合体——先锋国际广场。快速度完成毓龙路、人民路、解放路、西环路等改造工程拆迁任务,保障了城市主干路网、快速干道、BRT系统的循环畅通和沿街整治出新。完成30条后街巷道整治、10个老小区整治、5个农贸市场改造新建任务。

八、各项社会事业

加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积极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0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扎实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农村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农家书屋实现“村村有”。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我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谐社区天天乐”被评为“全国优秀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实现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创成省级以上文明单位24家,其中国家级2家。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物价、审计、统计、气象、民族、宗教、台侨、外事、档案、地方志、群团和“三老一关”、妇女儿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认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8.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5万人,新增私营企业11854户、个体工商户11.6万户。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83元,年均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62元,年均增长14.2%。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400家、个体工商户2.7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50亿元。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四有村”建设全覆盖。落实低保、五保、优抚救助自然增长机制,及时启动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新增集中供养床位1367张,向全区80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扶贫助学、帮困助医、残疾人生活救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亭湖统计年鉴—2011》公布数据为准。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