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亭湖”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区国民经济保持高位增长。据初步核算,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7.22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62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比为13.7:45.8:40.5,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6.31%,比上年提高了2.5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取得新的进展。
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加快。经省市评估,到2008年底,全区全面小康进程评价综合得分为93.69分,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3.69%,比2007年的89.22%提高了4.47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整体竞争力不强,工业规模企业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发展与主城区区位还不相适应,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二是统筹协调发展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有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四是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如期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和保护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增长较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36.93亿元、17.1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15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33.3%。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新申报绿色食品3个。
农村改革发展全面加快。规划面积4.6万亩的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占地40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区加快建设,全区流转土地3.8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1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个。华东(盐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一期6万平方米正式开盘,总投资10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江北市场农业第一县(市、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发展良好,粮食增产,全年总产量达25.29万吨,比上年增加1.94万吨,增长8.3%。其中夏粮12.57万吨,增长10.2%; 秋粮12.72万吨,增长6.5%。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9.2千公倾,比上年增加2.87千公倾,棉花面积为17.9千公顷,减少2.3千公顷,油料面积4.6千公顷,增加0.26千公顷;蔬菜面积为8.12千公顷,增长8.1%。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升,优质小麦 水稻比重继续提高。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造林面积2.5万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加0.03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1万吨,增加0.2万吨,禽肉产量1.5万吨,增加0.4万吨。禽蛋总产量9.0万吨,增加0.1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为2.5万吨,增长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89千公顷;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3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进一步确立强化工业发展的战略,努力克服制约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工业经济的组织推进力度,全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3.61亿元,增长18.8%。
全区共有231家定报企业。形成了机械制造、汽配、食品、建材等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制造业发展形成新优势。飞驰、联鑫、伯乐达、三菱2008年纳税超千万元。销售超亿元企业52家,比上年净增17家。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29.7%;建筑企业在建各类工程724个,当年新开工工程544个,施工面积307.9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47.8亿元。全年共实施各类城建项目90个,其中重点城建拆迁项目30个,拆迁面积150万平方米。全年承建工程竣工合格率达100%,新增建筑业企业32家,争创市优工程18个,“扬子杯”工程4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5.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8.91亿元,增长41%。
南洋经济区启动建设仅8个月,已拉开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园区框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尧舜建材、高德线材、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等1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的盐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区和46000亩的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亭湖新区完成20平方公里规划调整以及2平方公里LED和光伏产业核心区规划编制,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洋经济区都市工业园6平方公里区域内高新园、创业园、韩资园全面建设,项目入驻率90%以上;现代物流园规划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继被命名为“省级重点物流基地”之后,又被认定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各镇、街道特色工业集中区和民营创业园加快建设。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的消费品市场进一步趋于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3亿元,增长25.7%;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62亿元,增长16.0%,占GDP比重40.5%;税收10.3亿元,增长48.2%。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39家。苏嘉房产、中茵置业、众兴置业、海翔投资、悦达房产、中诚信房产、新奥燃气、电力设计院、明新房产、国飞置业、正泰置业、强盛燃料等12家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传统商贸业发展迅速,以大型物流、专业市场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拓展,服务业贡献份额逐年增加,税收比重已超50%。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4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出口总额14275万美元,增长44.1%。全年新签协议数44个,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4487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834万美元。
六、财政
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9亿元,增长40.1%。
七、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河东新城日新月异。南洋经济区按照“一年见雏形”要求,建成20公里“五纵三横”道路、10公里自来水管网和“一站式”招商服务中心;亭湖新区根据“造城”定位,建成污水管网4.3公里,开工建设省道331、宁靖盐高速青墩接线等重大交通工程,亭湖110KV变电所主体竣工;区新行政中心主楼装修基本完成,周边5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内招商中心、亭湖幼儿园、东港大酒店、“东方一天地”商业街等综合配套服务项目建成运营,大洋湾生态运动园二期加速推进,加州东郡、华景园等商住项目顺利实施。
城北片区亮点纷呈。建成“四纵七横”道路网络,新拓道路10公里,启动实施殡仪馆搬迁、铁路下穿工程。都市工业园新建标准厂房13幢10万平方米。现代物流园内投资10亿元的通榆河内河港口项目开工建设,白马纺织服装市场一期全面开业,明珠世贸商城、华健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型商住区内杭嘉城市花园、苏东翡翠园开盘销售。
中心城区展示新貌。扎实做好了人民路南延、西环路整治及先锋岛商贸中心、串场河景观带、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老行政中心地段改造等市区重点工程项目的拆迁工作。整治易淹小区80个。实施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解放路、盐南综合市场建成营业。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7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保障住房面积19万平方米,钱江方洲、公园道一号、华府景城等项目进展迅速。
镇村建设特色彰显。集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7个镇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建成小康示范村32个。实施集镇“六个一”工程48项,完成投资1.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182公里,改建危桥45座。修建水利闸站95座,疏浚河道52条320万方,修筑圩堤75公里80万方。
八、各项社会事业
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5项,其中获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14项;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专利360件。飞驰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引进本科以上各类人才459人,伯乐达集团博士后工作站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1718万元,惠及中小学生4.86万人;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盐南职教集团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全面完成。举行了北京奥运会100天倒计时暨全民健身活动启动仪式。建成江苏省唯一的少儿曲艺培训基地,“和谐社区天天乐”被评为全国优秀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新增有线电视入户1.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5000户。新拓社区服务阵地5000平方米。建成16个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达省标,步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称号,东南村被命名为“江苏省卫生村”。成功创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食品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级“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及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质量兴市活动先进区”、“白内障无障碍区”验收。人武、物价、审计、统计、气象、邮政、供电、扶贫、民族、宗教、台侨、外事、接待、保密、档案、地方志、群团、“三老一关”、妇女儿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08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1.48万人,比上年增加2.82万人,人口出生率9.44‰。人口死亡率5.11‰,自然增长率4.32‰。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7845元,增长12.7%。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463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8149人。落实“结对帮扶”项目302个,1200多“一有三缺”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成功举办“社区劳动就业集市”等活动,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近2万人。
城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支出各类社会保障资金2.3亿元。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缴费人数分别达3.67万、3.35万、2.78万、2.22万和1.9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6%,行政村覆盖率达100%。6万多农户参加农业政策性保险。
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和30%。建立了城乡五保户供养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了覆盖城乡的扶贫助学、帮困助医、慈善救助、司法援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筹资950万元支持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区援建中队提前8天完成灾区安置房建设任务,被省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四城同创”工作,圆满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全年新植苗木460万株,占市计划230%;完成成片造林2.7万亩,建成区新增公共绿地100公顷,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5%。关停并转化工企业15家,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7.6吨,完成化工园区整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农村改厕1.2万座,改水1万户。新建户用沼气池1500座。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投入运营。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初步核算数,最终数以《亭湖统计年鉴-2008》上公布数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