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向新!亭湖集聚动能奋力前行

发布日期:2025-02-05 10:38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区持续紧扣自身产业体系,坚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集成驱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鲜明标识度的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格局正加快构建。

追新逐绿 熔铸新质生产力之“核”

“看到新技术成果即将‘瓜熟蒂落’,我们很开心!”在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电芯绝缘UV喷涂关键技术研发人员新的一年充满了干劲。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虹智能整合行业内专家资源,针对新能源电芯绝缘UV喷涂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目前,该新技术装备已完成全部研发任务,新产品样机进入最后安装调试阶段,即将面市。

作为一家本土民营企业,长虹智能这些年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研发团队坚持不懈努力,对每一个参数和设计细节进行千百次“推敲”后,成功攻克Dip-Free360智能翻浸输送技术,一举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外7家大型车企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创新这个杠杆的强力撬动下,长虹智能持续做大做强,如今已成长为面向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涂装、焊装和总装智能装备定制服务的专业供应商,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在我区,像长虹智能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我区紧扣绿色低碳发展主线,切实提高创新首位度,全力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和产业链创新链共生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行业“旗舰”、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携手打造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促更多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

得益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劲加持,全区创新动能、低碳优势得到充分激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去年,全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数和总数均列全市第3;清华大学盐城工程中心获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全市唯一;南京大学环保研究院获评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全省仅3家;昆仑新能等10家企业入选省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全市第2;新创成省5G工厂等省级以上品牌21项;盐城环保科技城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

“当前,我们正持续打响绿色品牌,在提升盐城双碳服务中心输出能力等方面下功夫。”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探索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争创国家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全方位提高园区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集群成链 壮大新质生产力之“阵”

人勤春来早。2月4日下午,由新洋经济区招商骨干担纲的亭湖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小分队已提前到岗,紧盯重点项目,马不停蹄地进行精准对接、深度洽谈。

作为全区未来产业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地,亭湖机器人产业园坚持链式招商、集群发展思路,在重大项目招引上持续加大力度。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从源头上激发项目引建活力。加强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等组织的互动交流,放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依托链主企业,精准对接吸引上下链、供应链、创新链等资源要素。发挥经控慧谷等载体优势,大力引进机器人配套服务企业,着力形成闭环的产业链、完整的产业生态。

“目前我们正在跟踪的一项目,拟租赁亭湖机器人产业园1万平方米厂房,新上5条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用于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及销售,致力打造高端智能化产业链。”新洋经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产业集群化、链式化发展,是我区打开新质生产力之门的“金钥匙”。全区上下强化链式招商,重抓项目攻坚,严格落实“三个倒逼、四项机制、三个保障”工作机制,滚动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百日行动”活动,力促更多重大项目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线成片。与此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交通产业跨界融合、迭代升级发展趋势,推动实施龙头型项目。提速传统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布局,做优做强机器人产业园等载体,吸附更多重大项目,为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植更多的新增长点。

立铠精密自落户我区,短短几年时间即得到飞速发展,成为建区以来首个年开票销售超200亿元企业。在区相关部门引领支持下,企业先后投入10多亿元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C电子结构件制造商,被认定为国家5G工厂、国家绿色工厂等,成为全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龙头”。

重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在全区多个产业得到彰显。以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发挥万帮储能等百亿级龙头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带动景创等一批项目形成集群态势,呈现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在立铠精密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链不断拉长增粗,铠杰精工、本炜等众多企业纷纷落户、投产,持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而烟气环保装备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成为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随着全区产业的集群效应、链式优势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厚度、深度与韧度也得到不断增强。”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服务 培厚新质生产力之“壤”

前不久,便仓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来到总投资10亿元的多美仕特种光缆项目现场,察看项目施工进度,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工地假期安全工作。与此同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一起“现场办公”,完善推进计划,为节后尽早复工奠定基础。

让施工单位一班人记忆犹新的,还有属地党委、政府在平日里为项目建设提供的一揽子帮办服务:项目地块地势较低,需大量土方平整,帮助协调解决土方事宜;项目地块有历史遗留大面积坑塘,帮助清理并填埋;项目地块有一村庄道路横穿,牵头会办帮助协调解决周边居民出行问题,专门建了一条新路;帮助与市供电部门协调解决临时用电问题;牵头组织政银企对接,帮助投资方解决银行贷款事宜……

企业和项目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火车头”。基于此,我区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核心命题,在全区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及“+3”行动,聚焦“全力破解难题、加速政策快享、深度拓展链条、精准诊断分析”四个方面,全方位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对1469家重点企业挂钩服务,推动“企业质态、产业集聚、干部作风、政企关系”实现新提升,形成了“区领导+部门+板块”三级挂钩服务体系,挂钩干部每月走访服务企业均不少于两次。

去年以来,我区还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政策“工具箱”,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5亿元;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经营资金超50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通过消促帮扶,助力1300余家市场主体增加销售收入、57家企业成长为限上企业;为5185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返还补贴……企业的每一个“需求点”,都成为党委、政府利企安商的“发力点”。

“服务企业只有进行时。全区上下将在提升服务质效上进一步发力,助推更多企业成长壮大、更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孙成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