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逶迤穿行。坐落在里下河地区东部沿海的盐城,因“盐”而起、依“运”而兴。自古以来,盐城与大运河之间一直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联系,大运河促进了盐城的繁荣与发展,更促使这里的人民以阔达胸襟面对广阔世界。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领域的积极作用,南京图书馆与现代快报发起并邀约运河沿线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沿着运河读中国”主题活动。7月9日下午,由南京图书馆、现代快报指导,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盐城市图书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燕舞集团、盐城市亭湖区图书馆、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承办的“沿着运河读中国——水韵江苏·文化走读(盐城专场)”活动在串场河畔正式开启,盐城市图书馆深挖馆藏资源和运河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沿着运河读中国”盐城阅游线路,选取串场河沿线标志性景点十余处,通过文化走读的形式,带领读者感受阅读魅力,读懂盐城文脉。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黄世刚参与了活动直播全程,本次活动特邀盐城市社科联主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副院长李晓奇,国家一级作家、书香盐城形象大使张晓惠,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常务副院长、历史学教授陆玉芹,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盐城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盐城市志》副总编于海根,盐城市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黄兴港担任主讲嘉宾,为市民读者们生动讲述串场河的前世今生,详细阐释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
串场河是盐城一条历史悠久的大河,最开始是唐朝时修筑海堤形成的复堆河,从宋代开始,这条河将南至南通的海安、盐城的富安、安丰北到庙湾等14座大盐场串联起来,因此得名“串场河”,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现场,市民读者们乘坐画舫沿着串场河缓缓而行,途经登瀛晚眺、瓜井仙踪、杨楼翠霭、乐库1968、盐宗祠、忧乐广场、范堤烟雨、三贤亭、龙祠胜概等人文景观,专家们随景讲述每一处的历史变迁、风景名胜、民间轶事等。宛如盐晶散落串场河畔的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充满时尚气息的欧风花街、犹如一颗蓝眼睛的“串场之眼”等地标性建筑更是令人流连忘返,感受诗和远方。
“烟火三百里,灶煮满天星”。串场河两岸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盐场,串场河边有的不是美丽风景,而是历史的苦难与辛酸。那载满盐工血汗白花花盐的运盐船,在纤夫的号子声中,从串场河出发驶入运河,抵达全国各地。盐城的盐,使得一个又一个朝代的银库充盈丰盛,同时也催生了大运河丰富而灿烂的盐文化。活动现场,盐城市社科联向读者赠送图书《在盐城,看见美丽中国》《盐城乡土语文》《穿越千年串场河》,用文学作品宣传盐城运河文化,推介大美盐城。
沿着运河读中国,走近盐城串场河。古老的串场河正焕发青春,成为盐城大地上的靓丽风景线,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此次文化走读活动让读者实地体验串场河的人文历史,领略串场河的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活动全程直播,20.62万人通过现代+APP、“中国大运河”视频号、“盐城市图书馆”视频号等平台观看直播,共同见证了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亭湖区图书馆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通过一座城、一群人,举办大运河主题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感受运河之美、阅读之美,推进全民阅读多元化开展。让串场河的历史文脉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