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是推进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持续擦亮“健康在亭湖”品牌,不断加快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高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10月30日下午,区人民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胡建东正在电脑上查看盐东镇卫生院上传的CT片,“在影像诊断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可通过卫宁HIS系统实现实时传输,由区人民医院统一读片并出具报告,实现影像诊断同质化。这样的远程诊断每天都在进行,减少了人工成本,也为患者节省了费用。”胡建东介绍。
影像诊断中心的高效运转是我区实施医共体建设、推进数字化“十张网”覆盖的缩影。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提升服务能力,我区加强以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宝瓶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亭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兴镇卫生院为紧密型成员单位,其他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由牵头医院建设临床检验、心电诊断、影像诊断、智慧急救、远程会诊、区域审方、随访服务、送医送护、药物配供、消毒供应等“十大中心”,再以“十大中心”为基础,完善覆盖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服务数字化“十张网”,实现区域内“管理一盘棋、质控一把尺、调度一张图”。
作为医共体的重点内容,开通“双向转诊”,使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实现无缝对接。成员单位转运特殊病人到区人民医院,可开设“绿色通道”,让患者免去排队、挂号、预约、重复看诊、住院登记等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就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需要康复治疗的可转到成员单位,缓解区人民医院床位紧张状况,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效能,是造福百姓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基于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共享,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区人民医院,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时,可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同时仍可以得到上级医院的指导。这有效破解了基层技术人员及设备不足的瓶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检查与诊疗水平,减少了误诊、漏诊病例。”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大爷,平时您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健康防护……”10月24日上午,在南洋中心卫生院的门诊诊室内,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医师杨丽华正在给居民看诊。像杨丽华这样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的专家还有很多,“在医共体的框架下,我们积极探索,定期和不定期邀请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到我院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南洋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杨勇说道。
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医共体内常态化开展专家下基层活动,区人民医院每月选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看诊,还加入到基层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一起,直接为村民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提升医疗服务是根本,重点对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培训,成为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下基层时,会进行授课、查房和带教,在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增强服务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也会定期到区人民医院参加业务培训和其他学术活动,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医共体的实现是对医患双方都有利的成功探索。“我们会紧扣标准要求,把握实用原则,进一步完善‘十张网’功能,协调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给居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