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从北京到盐城的“绿色奔赴”

发布日期:2023-10-20 16:33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家要紧跟技术前沿,注意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尽量了解更多的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面对各种咨询时能够提出合理的综合建议……”近日,在位于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陈建军正在对团队成员进行实验操作的相关指导。作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的陈建军,每项实验的每步操作,都牵动着他的心。

2016年10月,“清华大学——盐城市深化全面合作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双方约定并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批复同意,清华大学在我区建设第一个校外国家级实验室——“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同步成立事业法人单位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陈建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我区结缘,具体负责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筹建、运营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

“亭湖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我充满希望地从北京‘绿色奔赴’到盐城。”陈建军说,盐城环保科技城是全国唯一以环保命名的省级高新区,在这里开展环保研发将充分实现优势叠加。于是,陈建军一到亭湖,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筹建工作。

“在筹建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人才问题。”陈建军介绍,他初来时只带了2个学生,当时这里的高层次人才不是很多,而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恰好又需要相关的高层次人才,这可让他犯了难。盐城环保科技城获悉情况后,成立服务专班,积极配合落实市“515引才计划”“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政策,并与多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两院”院士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陈建军重视研发工作,不断突破创新,引领环保研究趋势。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系统研发工业烟气治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先进技术和工艺,完成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化的全过程,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先后完成了NOx脱除、VOCs氧化及细颗粒物净化等多项技术的成果转化。其中,实验室开发的中低温脱硝催化技术实现烟气低温高效减排,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动烟气脱硝技术及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提升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陈建军所在实验室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环境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汇聚全球环保技术与装备创新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此外,实验室还在盐城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并承担总理基金、科技部大气研发重点专项等10个项目,参与制订修订催化剂、水泥、玻璃、陶瓷等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

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才生态,让陈建军和他的团队如鱼得水。近年来,陈建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气专项和总理基金项目等6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同时,他还入选2017年度盐城市“515”领军人才,在2018年当选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19年获得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知不觉,陈建军在我区工作生活已有7年的时间。当初为了稳定团队的“军心”,陈建军把妻子和儿子也都带来了。“目前我们全家也都已经在亭湖定居了,我爱人一直说我回北京才算是‘出差’。”陈建军打趣道,“接下来,我会带领团队继续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和路径研究,致力于开发高端先进前沿的绿色技术成果,为亭湖竞逐绿色低碳新赛道做出自己的贡献。”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黄恬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