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亭湖勇当“碳”路先锋!

发布日期:2025-05-20 10:04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绿色发展新征程上,我区坚持“三生”融合理念,积极打造节能降耗、低碳示范品牌,推动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以更多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亭湖经验”,串起绿色发展时代珠链,成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地区。

绿色生产筑根基,低碳转型启新程。

连日来,江苏八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新型绿色建材项目绿色低能耗水泥生产线上持续繁忙,各点位均以满负荷状态高效有序运行,赶制来自各地的订单。

新型绿色建材项目是八菱海螺转型升级的“代表作”,也是我区推动建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该项目依托海螺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一中心多平台”的联合绿色创新体系,使用高效水泥助磨剂、复合增强剂等绿色新材料,降低水泥熟料用量,更多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

“按照年产3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比测算,此项目可减少用电约2380万度/年,节约标煤2925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925万吨/年,节能减排成效位居业界前列。”该公司副总经理介绍。

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加持。我区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绿色优势产业,并积极布局机器人、零碳负碳、第三代半导体等绿色未来产业。聚焦前30强绿色产业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方案,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行动,重点攻坚5亿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引一批碳认证、碳交易、碳金融等“双碳”服务业企业。

为使新兴节能环保技术与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盐城环保科技城以首批加入全国首个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为动力,在青洋绿色智造产业园试行“零碳园区”建设。该园区以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入驻11家链主企业,产业工人达3万余名。去年底,该园区海绵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级专项验收,这也是全市首个通过工业类海绵专项验收的工业项目。

据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靶向化采用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调蓄池等海绵设施,其中雨水花园面积超6000平方米、透水铺装超2万平方米、雨水调蓄池达2500立方米,全年可实现就地消纳75%降雨量。“零碳园区”还鼓励支持企业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加速实现生产全程使用绿电。

如今,绿色生产在全区产业领域蔚然成风,成为低碳发展“源头活水”。截至目前,立铠精密、中天伯乐达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长虹智能、百帝防护、圣泰阀门、苏北光缆、彧寰科技、龙净科技、瑞牧生物创成省级绿色工厂。

绿色生态活水来,碳汇创新拓蓝海。

初夏时节,黄尖镇迎来文旅产业发展“黄金季”,潮间带艺术村、盐城林场等各景点游客“爆棚”,处处生机勃勃。“黄尖能持续形成‘生态+农旅’的绿色增长点,农业碳汇贷功不可没!”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黄尖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特别是数万亩成片农田拥有的丰富碳汇价值,去年,我区与黄海金控集团合作,对该镇所属10个自然村集体开展农业碳汇评估,其整体碳汇价值达1400万元。随后,以黄尖镇现有高标准农田碳汇预期收益为质押,由盐城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联合向该镇发放短期流动贷1160万元。作为全国首批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这批贷款在黄尖镇生态修复、绿色人居环境打造、农旅产业融合、鸟类友好农业生境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我区积极探索“生态+”发展路径,依托“世遗核心地”金字招牌,持续集聚生态体验、生态康养、生态文学等新业态。与此同时,深度开展森林、湿地碳汇碳贮研究与利用,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对全国25个新能源使用典型案例进行推广,由江苏新能盐海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国信盐城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入选。

该项目位于盐东镇,系国信集团和江苏新能首个独立共享电化学储能电站,由44套2.5MW/5MWh液冷磷酸铁锂电池舱和22套PCS一体舱组成的储能系统、110KV升压站及2回110KV线路组成。“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地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绿色生态动能。”江苏新能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使用绿色生态能源,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加大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强化新能源推广利用,从源头上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效,去年全区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16兆瓦,同比增长58%。

在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减污降碳系统建设与配备上,我区同样精准发力,先后实施环科城污水处理厂改建、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新洋港沿线生态化治理等重点工程,为绿色低碳发展装上生态“安全阀”。截至目前,全区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优Ⅲ标准、行政村污水治理及管控率达90%以上。

绿色生活入民心,低碳美学蕴新风。

每天晨曦初露时分,骑着单车从通榆河畔驶过的身影渐渐多起来。“这一路连着多个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空气清新、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东亭湖街道居民说。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仅去年就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0.34万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新增太阳能光热面积41.4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监测项目10个;利用24处闲置地块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健身场所、游园绿地,建成10个精管善治示范项目;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其中青年路与东环路高架交叉口绿地获评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创成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日,盐城市新景路小学开展“节能降碳,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带动家庭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低碳社会建设的主人翁,都可以享受低碳生活。”家长们纷纷感慨道。

在亭湖,“微低碳”正汇聚成“大改变”。我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学校等作用,组织开展节能降碳培训、绿色生活知识竞赛、低碳环保公益行、“小手拉大手”绿色接力等活动,引领全区上下积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今年来,全区已开展各类绿色低碳宣传活动60余场次。

几载耕耘,“碳”路生花。无论是能耗下降,还是全国首创、群众点赞,都是亭湖以制度创新破解“生态密码”,用技术革新点燃“绿色引擎”,让全民参与编织“低碳网络”的生动体现,更是下一步在美丽中国建设宏图中刻下亭湖绿色印记的动力源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