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创新亭湖拔节生长、喜报频传。
前不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布“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位于亭湖区的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烟气多污染物深度治理耦合高效碳捕集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从全国百余项申报技术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优势,强化与行业内企业的深度合作,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成果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而这,仅是亭湖科技创新动能澎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亭湖区在搭建优质平台、夯实基层基础、持续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产业“融合共生”,创新与发展“比翼齐飞”。
聚焦平台驱动,构建科技创新生态。
“经过认真比对,我们的TMAH废水资源化处理实验数据非常理想。”近日,中国科学院工业废水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盐城)执行主任梁主任走进位于亭湖的研究中心实验室,他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与前期的实验结果比对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据梁主任介绍,TMAH中文名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半导体、光学、化学等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梁峰说:“TMAH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带来资源浪费。通过TMAH预回收+强化水解+生化处理系统,可实现工业废水高效利用。”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线路板生产,每天清洗电路板的用水量达上千吨。梁教授帮我们公司设计的废水处理项目,不仅可实现三分之二的中水回用,还通过重金属废水预处理回收、混凝沉淀、生化处理等工艺,将废水中的镍、铜等贵金属回收再利用。”市区一公司负责人说。
“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打造需要扎根区域产业特色、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打通成果转化通道,最终实现技术价值的市场化应用。”亭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亭湖区聚焦“从0到1”的突破,围绕亭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持续打造高能级平台,系统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痛点和技术攻关难点,与高校“联姻”,强化校地协同创新,探索破解行业“卡脖子”技术瓶颈的创新路径,持续推动“双一流”高校汇集、“国字号”平台聚集、“国际化”创新联盟云集。该区先后集聚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等25家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成全省唯一的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激发自主创新潜力,先后培育落地清华大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南京大学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等多个科创项目,探索形成集多元化技术及产业体系于一体的产学研模式。
激发内生动能,夯实产业创新基础。
南大华兴在行业内首创微气泡增效高级氧化技术,成功攻克化工园区废水安全排放治理难题;燎源变压器研发高安全性电力变压器,补齐国内电力变压器设备远程在线故障诊断和反应处理等方面的短板;科维仪表自主研发的核级卡套接头实现核岛堆内构件卡套接头项目国产化,打破国外对此类产品的垄断……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创造力才能转化成生产力。近年来,亭湖引导辖区企业积极向“新”发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努力赢得市场先机,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5月14日上午,江苏隆丰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条全自动生产线飞速运转,工人们正铆足劲赶制订单。这家位于亭湖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据该公司企划部部长郭部长介绍,目前企业在手订单超10亿元,部分订单已经排至203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以上。
江苏隆丰电子有限公司是亭湖区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新能源整车高低压线束、集成电路控制开关及控制器等。近年来,隆丰电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凭借“新型连接系统”的创新发明,成为汽车连接系统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
“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现有研发技术人员30人,累计获得35项相关专利成果。”据郭部长介绍,该公司开发的新型新能源汽车连接网络系统,相较于同行产品,可以做到质量更轻、体积更小,集成度、智能化程度更高,产品得到包括悦达起亚在内的多家本地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汽配企业的认可和肯定。
作为一家在汽车涂装领域持续深耕36年的行业领军企业,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手握科技创新发展密码,每年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研发,成功研发Dip&Free—360翻浸输送技术,打破德国在高端涂装生产线相关技术的垄断,填补国内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此外,长虹智能还研发出UV喷涂自动线、汽车漆面隧道式检测系统TVDM等前沿技术,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8件,包括授权意大利发明专利2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7件,PCT申请8件。该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亭湖区坚持把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攻关核心技术、开发新产品,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促更多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
得益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劲加持,该区创新动能、低碳优势得到充分激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31家。
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优良创新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亭湖区加快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筛选一批专业过硬、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企业高管、技术骨干、研究院工程师等担任研究生工作站校外指导老师,为入站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培养高层次科研应用型人才。同时,学生将工程问题凝练为科学研究课题,帮助辖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
连日来,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正华指导盐城工学院环境学院研究生陈超,进行智慧运维平台课题研发。
“为让入站的学生无后顾之忧,我们每月发放2500元的补助,并且包吃包住。”该公司数字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尹海滨介绍。
近年来,亭湖区加大投入,免费为人才提供研学场所、人才公寓等,积极营造良好的研发和生活环境。各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人才培养经费支持、进行表彰奖励等,激发人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久前,亭湖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挂牌成立中美(盐城)联合创新中心,搭建专注国际环保技术和人才的离岸科创平台。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完善人才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深化‘人才强链’行动。”亭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硬件”是基础,人才是根本。近年来,亭湖区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目标,通过落实一系列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持续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
“今后,我们将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服务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入站研究生对我区的认知和情感,为推进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亭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素中,资金是重要一环。基于此,亭湖区依托企业大走访及“+3”行动,组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收集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服务力度,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以金融“活水”浇灌出实体“繁花”。
“当时研发资金比较缺乏,有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发展先机,区科技局得知后,指导我们申请‘苏科贷’贷款,送来了‘及时雨’。”提及金融帮扶,江苏圭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承林满怀感激之情地表示,在“苏科贷”的加持下,该公司成功获得一笔97.5万元的“苏科贷”,为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缓解了资金压力,研发出的专利技术有效缩短了平均工时,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为推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亭湖各板块迅速行动,积极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便仓镇开展“携手便仓 奋进共赢”党建共建暨集中授信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盐东镇举办“政企携手谋发展 金融助力创未来”小微企业融资银企对接会,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据统计,亭湖区自开展“苏科贷”业务以来,已累计向企业发放贷款约8.3亿元。仅去年,该区就有18家企业得到“苏科贷”的赋能添力,投放金额达6807.5万元,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