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事务”,让民政服务有“颜”更有“料”

发布日期:2025-11-26 10:45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基层民政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探索“专业+事务”民政服务站新模式,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分工,将专业社工力量与事务性服务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效能,让民生服务既有温度又有速度。目前,全区13个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已累计开展服务项目103个,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

专人运维,筑牢服务“主阵地”。

“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服务站物资、梳理当日待办事项,确保群众找得到人、办得成事。”盐东镇民政服务站专职社工周女士这样描述她的工作日常。作为固定驻站人员,她负责统筹协调服务站的各项日常事务,包括设施维护、材料整理、信息登记等工作,保障服务站高效有序运转。

在“专业+事务”民政服务站新模式下,全区各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均配备不少于两名专职社工,其中一人固定驻站,全面负责日常运维管理。该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群体,重点承担民政事务性、辅助性工作,为基层民政服务筑牢坚实基础。

“自从有了固定驻站人员,随时来都能咨询政策、申请求助,而且当场就能得到回应,真是太方便了!”盐东镇洋桥村村民李女士在完成救助帮扶登记后,对周女士的服务赞不绝口。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全区各民政服务站不断上演。专职社工们不仅守好服务站“主阵地”,更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通过日常走访开展政策宣传、摸排评估和需求分析工作。五星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工蔡女士在走访中发现,印汽新村的王奶奶家庭困难,符合低保申请条件,便主动协助完成申请流程,并定期上门探望,将关爱切实送到老人身边。

“通过‘专业+事务’模式,我们不仅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更能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帮助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加强监督管理,推动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让民政服务的温暖覆盖更多群众。

精准服务,破解群众“忧心事”。

“夏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呀?我们带了些红枣,给您补补气血。”文峰街道民政服务站专职社工翟女士联动辖区药店执业药师顾女士,一同前往特困老人夏奶奶家中,为老人送上温馨服务。

独居的夏奶奶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家中缺乏基本医疗护理设备。文峰街道民政服务站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个案服务流程,为老人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并链接辖区医疗资源,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制定个性化恢复方案。同时,社工还经常和志愿者们一起,上门陪伴聊天、帮助打扫卫生,缓解老人孤独感,老人脸上的笑容又多了起来。

我区充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并建立多方协同对接机制,整合医疗、慈善等资源,确保服务快速响应,形成“专业评估赋能、资源链接聚力、持续跟进提效”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区已为特困老人等群体开展精准个案服务378次,服务满意度达98%。

多彩活动,织密民生“幸福圈”。

前不久,一场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党建引领·‘亭’享美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困境、留守、单亲儿童收获满满的快乐。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区民政服务站联合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盐城市青少年成长安全教育馆,沉浸式学习交通安全、现场急救、消防灭火知识。“今天学会了怎么灭火,还知道了好多英雄的故事,太开心了!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10岁留守儿童兴奋地说。

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专业+事务”民政服务站新模式中,创新开展“微光行动”“情满重阳”等特色活动,着力打造“‘亭’美好”志愿服务品牌,让民政服务站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全区各民政服务站纷纷结合辖区实际,精准策划开展系列活动——毓龙街道民政服务站聚焦老年人健康,组织“延年益寿幸福养老”活动,提供义诊、义剪等服务;先锋街道民政服务站以“敬老花果香情暖在重阳”为主题,和老人一起制作重阳糕、插花,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盐东镇民政服务站开展“微光行动之公益体彩关爱季”活动,为辖区困境儿童、特困老人送去专属温暖……截至目前,全区民政服务站今年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百场次。这些活动不仅构建起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民生服务网络,更让民生“幸福圈”不断扩展,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持续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