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起势!亭湖,产业向“新”发力

发布日期:2024-09-27 10:07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区将培植新质生产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紧扣“4+1+1”产业体系,全面融入新一轮科技迭代和产业变革,推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型交通等主导产业扩链强链,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建材等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鲜明标识度的产业集群,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铸强新质生产力之“芯”。

9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新兴镇的景创锂钠动力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只见工程车辆系统集成电池、新能源材料隔膜等生产线上,各工序之间配合默契、紧张作业。“自今年6月份投产以来,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来自徐州重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杭州叉车等多个行业龙头客户,截至8月底已实现开票销售1928万元。”江苏景创锂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

一个新投产企业,何以如此火爆?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记者的“疑窦”逐步解开。原来,该公司的锂钠电池从电芯生产到PACK组装,直接以成品模组出货,实行全流程配套。电芯全自动装配线从卷绕直至清洗套膜,实现全链条自动化、智能化。而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隔膜陶瓷涂覆产品,使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得以更优管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钠电池产品满足工程机械车辆—40℃环境运行1小时以上,25℃环境20分钟满电,且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

景创储能经区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牵线搭桥,联合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苏州大学、徐工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院,组成5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研发范围覆盖正极钠离子材料等多个领域。“我们的正极水系配料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掌握以‘去离子水’代替‘NMP’生产工艺的企业,较常规产品节约成本5%以上。”相关负责人说。

在全面培植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我区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效应和催化作用,在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精准衔接与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赢得行业话语权,致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旺态势”。为此,我区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硬核命题”,紧扣绿色低碳发展主线,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攻坚年”等活动,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和产业链创新链共生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行业“旗舰”、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携手打造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促更多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集群成链。“得益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劲加持,全区新质生产力持续迸发,今年前8个月新增省级智能示范工厂4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5G全链接工厂1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同比显著增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推动转型升级,燃亮新质生产力之“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连日来,记者奔走于全区各地产业发展一线,不时听到这样的“由衷之言”。

在盐东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记者走进不久前投产的八菱海螺新型绿色建材项目生产区域。该项目是八菱海螺转型升级的“焕新之篇”,也是我区推动传统产业“向绿”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项目淘汰了此前的老生产线,新上3套“4.2球磨机+1.8辊压机联合双闭路粉磨系统”,建设15万吨熟料储存等生产辅助设施,可年产300万吨绿色低能耗水泥。“项目依托海螺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一中心多平台’的联合创新体系,使用高效水泥助磨剂等,降低水泥熟料用量,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培林介绍,项目运用移动物联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经测算可减少用电约2380万度/年,节约标煤2925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925万吨/年,节能减排成效位居业界前列。

令人关注的是,作为盐东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龙头项目,该项目还在产业迭代上发挥引领作用,未来将深度应用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云系统等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智能化应用技术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效协同新入驻企业及新洋港沿线建材企业,推动新型绿色建材产品“隔墙供货”,加快集群化发展。像八菱海螺这样的企业,全区不在少数。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绿共舞”,我区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更新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强化动态管理、跟踪督导和靶向服务,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并大力应用绿色建材、突破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持续迈出逐“绿”增效、转型升级新步伐,全面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坐落于新洋经济区的江苏百帝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涅槃”典型。该企业坚持走绿色转型之路,按照工厂低碳化、供应链绿色化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强产学研结合,利用绿色物联网技术,将传统制造业与数据智能、泛在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目前劳动防护智能穿戴等系列化绿色新产品已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公司拥有个人防护类绿色产品近20个国家专利。

强化要素配置,筑牢新质生产力之“根”。

“没想到如今开办企业手续办理这么快捷……”9月23日,盐城市龙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人谈及自己的“办证”经历,感慨中饱含欣慰。

盐城市龙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人来到区数据局市场准入窗口办理企业开办手续,本来他还有些担心,生怕手续繁琐,需“一次次跑腿”。出乎意料的是,仅用了半天时间,税务、公章等手续就全部“搞定”。

这只是我区强化各类发展要素配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大育强特色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场景之一。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力度,发挥数据局等部门职能,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积极推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帮助越来越多企业得以顺利落地、快速发展。

尤其让广大市场经营主体称道的是,今年我区深化“容缺预审”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事前业务辅导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截至8月底区数据局累计办理各类投资审批业务522件、建设审批类业务103件。开展“助企快办”专项行动、低风险简易审批,减轻企业跑腿负担,助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不单单是行政审批领域,我区聚焦资金、用工、配建、载体、政策、上市指导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众多要素,以精准化、全程化、菜单化举措,全方位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添力减负、纾困解难,保障企业良性运行、产业蓬勃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厚植沃壤。作为全区节能环保产业本土领军企业,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改上市过程中得到区级层面的坚实要素支撑。区金融等条线先后帮助长虹智能协调交行、招行、中行新增履约保函额度1.9亿元;邀请东海证券、华泰证券等投行专家走访企业,并就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后审核要点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企业对接黄海金控等优质投融资机构,开展股权融资洽谈。

“目前,长虹智能已完成股改,并签约海通证券、金杜律所、大信会所,计划2025年年初申报辅导,2025年—2026年IPO申报,目标为创业板或科创板。”区金融条线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