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城北片区在推动“产人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将“产”放在首位,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突出差异布局、集群发展,大力发展机器人、物流等产业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一个更具实力、令人向往的“北部梦想湾、现代智慧城”正从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建链成链构建机器人细分产业集群
8月13日,坐落于亭湖机器人产业园的众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生产着交、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热销产品,各条生产线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众程公司作为智能高效微特电机领域的佼佼者,各类智能电机年产量高达300万台,伺服电机产品线更是丰富多样,涵盖500余款型号。公司深耕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产品性能卓越,部分领域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当前,我们的订单量持续饱和,手头订单金额约4000万至5000万元,生产已排到今年年底。当前,公司员工加班加点,确保所有生产线高效运转,高质量完成订单,满足市场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说。
近年来,我区城北片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区委、区政府对未来产业的精心谋划,携手上海电器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对亭湖机器人产业园进行高瞻远瞩的顶层规划,精准定位细分领域,确保机器人产业建链成链。
“我们按照‘一园一谷一城’规划递进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亭湖机器人产业园核心创新园,二期正整合联东U谷和经控慧谷资源,全力打造亭湖机器人谷,三期则预留了充足空间载体,规划建设亭湖机器人城。”亭湖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着眼于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城北片区组建3个专业招商小组、13个招商小分队,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先进地区,依托新时达、埃斯顿等链主企业,加强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互动交流,紧盯排定的6个“500强”企业、主板上市企业及行业前“100强”企业,逐户登门拜访,力争引进一批项目。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了包括众程智能装备、连天剑工业机器人、伟创电网巡检机器人、一清创新无人驾驶等在内的多个优质项目入驻。
同时,园区还将在三年内引进并培育至少3家行业领军企业,扶持80家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机器人企业,力争将机器人核心企业的产值规模提升至50亿元以上,打造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机器人细分产业集群,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物流货物配载量占大市区七成以上
8月14日上午,位于城北片区的华健物流园内,满载各类货物的货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地装卸货物。园区相关负责人李健介绍,物流园现有第三方物流公司63家,经营线路71条,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今年上半年货物进出车辆约2万辆,吞吐量约20万吨,园区分拨中心分拨货物约5万吨。
现代物流业可以促进城市内外货物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作为大市区现代物流业的“桥头堡”,近年来,城北片区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建设综合物流港、公铁水联运中心、生产资料交易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分销配送中心“一港四中心”,全面打造现代物流园等特色载体,持续催生现代物流产业新的增长点。
得益于政策、载体、环境、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支撑,城北片区仓储运输、货物联运、配送中转等业务稳定持续增长,截至去年底,已吸引近千家物流企业入驻,累计就业人员近6000人,各类运输车辆超过2000辆,年货运能力高达500万吨,货物配载量占大市区总量的七成以上,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约72.6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城北片区积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整合功能、集聚发展,全力培育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通过引进和应用智能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产业“协同协作”、政策平台“共享共赢”,不断增强现代物流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
8月14日下午,在中运物流园运营中心门口,只见园区车辆进出频繁,各类货物运输繁忙。“我们探索对接优势平台,与国内影响力巨大的‘聚盟’合作建成盐城枢纽。依托盐城城北物流集聚区和毗邻铁路货场的便利条件,发挥智能平台和优质园区的黏合优势,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节点的资源整合,形成了80余条覆盖全国各地的智能化骨干物流专线。”江苏中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园区管理部陈经理介绍。
为深入推进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城北片区还深度融入制造业供应链,提供一体化服务模式。针对辖区内工程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城北片区的中运物流、远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企业,通过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准时配送等全链条服务,助力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物流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更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速“智”造用绿色方式生产绿色产品
8月15日,在华设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机器轰鸣,数控钢筋笼滚焊机高速运转,钢筋如织,精准编织着未来建筑的骨架。
作为全省交通工程工业化智能制造的领航者,去年,该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革新,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场到成品出厂,再到桥梁施工现场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前不久,该公司入选全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智能化装配式桥梁构件5G工厂还入选2024年度省5G工厂名单。
“上半年,我们已生产构件2.5万立方米,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顺利完成了‘双过半’任务。下半年,我们将全力冲刺,确保范公路三期、先锋岛等重点项目的订单圆满交付。”该公司市场合约部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城北片区深入推进建材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更新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出实招、见成效,加快推进建材产业数字技术全链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城北片区建材产业的另一家重点企业,江苏千和装配式建筑科技股份公司是全国第三家拥有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智能制造车间的企业。
在2017年成立之初,千和公司就深耕新型建材,先后投入1亿元,建设了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智能制造车间。该车间的建设减少用工80人,生产效率提高80%,远高于同行企业。其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型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市场竞争力强。2022年,该车间成功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我们智能车间的成功实施,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在绿色环保、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贡献了积极力量。”该公司副总经理说。
城北片区紧扣建材产业“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坚持“向绿而行”,引导各建材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形成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用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同时,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建材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