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外引!“隔墙供货”,构建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4-07-16 10:54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12日上午,在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江苏龙净科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高效有序地生产订单产品。

作为我区节能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龙净科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以脱硝催化剂再生、催化剂制备、催化剂全尺寸检测及全寿命管理为核心的脱硝系统研发设计等一体化全产业服务,是国内首家SCR催化剂再生工厂,其再生催化剂年生产能力达2000立方米。龙净科杰生产的催化剂产品,受到不足百米之外的江苏兰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欢迎。“我们生产的再生低温脱硝催化剂正好是兰丰环保开展大气污染治理、EPC工程总承包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江苏龙净科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大大节约了我们的物流成本,而且就近供货也减少了我们对仓储的需求,节省了企业运营费用。”

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将基础化工产品输送给邻近的下游企业,从而减少仓储成本、运输风险,实现产品就地转换的模式,被称为“隔墙供货”。

近年来,我区以盐城环保科技城为主阵地,围绕打造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战略高地,紧扣“4+1+1”产业体系,坚持绿色产业化与产业绿色化齐头并进,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了产品零运输、技术即转化、利益共分享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作为下游企业,兰丰环保也受益颇多。“得益于产业链的‘隔墙供货’,今年我们两家公司有近5000万元的合作开票,真正实现了‘好邻居’互助互利、共享发展。”江苏兰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发挥产业集群最大效应?盐城环保科技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链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聚焦产业链龙头、配套、招商、创新、金融五大领域,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引导辖区企业、研发机构开展“隔墙供货”,鼓励配套协同、产业链创新,逐步形成“研发—装备—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条,有效带动和吸引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集聚,实现周边企业产需配套、互惠互利、共链共生的良性发展。在今年的第25届中国环博会上,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携中低温脱硝催化剂、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大气环境污染解决方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四大核心产品和服务及最新产品有机硅预处理剂亮相,将公司专业团队多年研发的科研成果从“研发现场”推向“用户现场”。

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这一核心技术,依托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专业生产应用于钢铁烧结、焦化、玻璃、耐火材料、垃圾焚烧等多个行业的SCR催化剂,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治理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清华团队在大气复合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为我们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很多帮助。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参建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并建成了国内首台套水泥行业烟气脱硝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在中低温工况下高效脱硝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NOx的脱除率可达95%以上。”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链上的企业因地理邻近而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也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近年来,盐城环保科技城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挖园区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明尼苏达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16个实体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和64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加快促进园区科研资源、最新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形成上游研发设计,中下游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原材料、技术、产品的‘抱团合作’,加快资源整合,形成了‘隔墙供货’体系,实现了节能环保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为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链的“超强阵容”,今年盐城环保科技城紧盯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及节能环保产业链上下游目标企业,精心谋划外出招商计划,组织参加第25届中国环博会、第22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等权威展会6场,同时携手产业协会,举办“节能环保企业园区行”活动2场,沿着节能环保产业链精准发力,围绕“链主”企业、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抓招商,在补链强链固链上下足功夫。今年以来,盐城环保科技城片区共签约33个亿元以上项目。此外,随着苏净环保等28个新开工项目,德望节能等20个新竣工项目的集聚,将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做大做强,促进上下游配套、耦合循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加速向千亿园区挺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