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街景,右手公园!在“家门口”享受“诗与远方”

发布日期:2024-07-12 10:15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夏日的傍晚,不少居民漫步于新洋港景观廊道,或临水而立,感受凉风拂面,或流连于垂柳之下,欣赏浓浓绿意。

据了解,新洋港景观带北至新洋港、南至沿河路、西至串场河、东至通榆河,全长3.62公里,景观设计利用游览步道,串联广场、挑台以及新洋港大道,致力打开城市展示面,增加文化节点、健身跑道和慢行系统,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高标准的滨水休闲公园,致力打造市民满意的城市绿廊。

通过活化绿地功能,提升景观特色,贯通遗产走廊,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空间,如今的新洋港景观带正成为一个沟通湖荡湿地、内河湿地和滨海自然遗产湿地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走廊,一段凝聚时空记忆、展现唯美图卷的风景游憩与休闲度假走廊。

7月6日,市民柳必成带着家人来到城市阳台的草坪游玩。随着夜色渐晚,游人渐渐增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到这里纳凉、散步、锻炼。

“我家就在附近,这里环境美、地方大,带着孩子出来多接触大自然,孩子也十分高兴。”对柳必成来说,城市阳台早已没有记忆中城市工业区的痕迹了,它就是一个家门口的“花园”,每天带着孩子来此活动,已是生活中平凡而温馨的一部分。

“短短的几年,发展成现在的样子,令人欣喜。”不少市民感慨道,城市阳台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城市更有暖意、惬意、诗意。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文化是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区紧扣群众需求,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设计原则和“绿色园地、乐享空间”的功能定位,下足“绣花”功夫,推动自然环境、人文风物、桥下空间、历史文化相互点缀、交相辉映,让群众家前屋后的“花园”成为美好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父母健身要挑有步道的公园,我喜欢打篮球就得找有篮球场的地方,运河心公园能满足全家的需求。”说起通榆河畔的运河心公园,家住东亭湖街道的王振亚赞叹连连。最近几年,在城市公园游玩逐渐兴起,老年人不再是主角,这里也吸引青年群体的频繁“造访”。

“现今,城市公园在市民生活、城市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功能需求也在趋向多元。”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河心公园建设之初,利用桥下空间设置了体育运动场所,建成1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和有8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运动、休闲的场所,同时也解决了桥下空间环境乱象突出、管理成本较高的难题,让桥下空间好用、好看、好管,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和共享。同时,在运河心公园沿途添置坐凳、凉亭、廊架等设施和休闲驿站,把通榆河生态景观廊道打造成一处处“绿色会客厅”“全民健身馆”。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城市公园建设,合理利用“城市边角地”,在细微之处刷新城市“颜值”,让城市更美丽、更绿色、更宜居,让“诗与远方”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近日,江苏第二批开放共享绿地清单‘上新’,我区境内的人民公园、通榆河生态景观廊道等入选。截至目前,已有东亭湖公园、城市阳台、青年路与东环路高架交叉口绿地、希望大道节点滨河游园等综合公园和游园入选清单。下一步,我区将突出展现新的景观风格,注重营造城市文化气息,让市民游走城市间,沉浸式体验左手街景、右手公园,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