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赋能乡村振兴“别样美”

发布日期:2024-06-11 10:20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和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立足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乡村文明蔚然成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压实“全链条”

配强“领头雁”

乡村振兴既是任务艰巨的“持久战”,也是久久为功的“接力赛”,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则是带动一方振兴的“领头雁”。

“当年的村集体收入只有21万多。现在,我们村有了自己的农文旅特色路线,托管的土地每年每亩可增加收益200元至300元。”说起走上致富路,盐东镇曙阳村的村民打心底感谢“头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绍景以及村“两委”一班人。

近年来,曙阳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做活土地文章、推进村庄经营、发展特色产业等路径发力,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从2015年的21.6万元到2023年的164万元的快速攀升。2023年,曙阳村获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盐城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持续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思想观念转变、素质能力提升,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蔡绍景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赋能。我区压实“选育管励”全链条,以“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情怀、敢担当、为人先”为标准,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善治善为的“头雁”队伍。同时,强化责任意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制度化开展“头雁论坛”,既烹饪有营养的“大锅饭”,也定制能选择的“自助餐”,助力“头雁”带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打造“雁阵型”梯队,既需“头雁”领飞,也需“雏雁”紧跟。区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突出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等标准,从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社区)后备人才,重点储备一批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蓄足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确保基层事业‘薪火相传’。”

坚持强产业

建设新农村

“最近农场正忙着收割小麦,同时做好葡萄疏果、黄桃追肥。”连日来,便仓镇金陈村的孟红军格外忙碌。

孟红军家庭农场占地420多亩,用于粮食生产、水产养殖和水果种植等。“农场长期用工10多人,高峰时段有40多人,主要都是周边农户。”孟红军表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他的农场收益逐年提高。作为村里的“致富能手”,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和示范带动责任。“除了尽可能多地帮助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我还会主动教授村民种植技术,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便仓镇把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坚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用活用足各类平台、载体,聚集项目、科技、人才等各种资源,优化联动发展、多元扶持、精准服务等一系列机制,推动村级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为提高养殖基础产能,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纽带优势,积极促进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联合,实行‘公司+农户’,运用公司现代化的管理和‘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减少养殖户养殖风险,实现稳产增量。”便仓镇党委副书记李楠说。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党建活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行“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持续推进乾宝湖羊、亭甜冬桃、国谷蛋等一批特色品牌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切实提高“接二连三”质效,力促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2023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21.97%。

旧貌换新颜

新风润万家

仲夏时节,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北灶庄的树阴下印满光斑。清洁的道路、整齐的房屋、满眼的绿色,既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气息,也呈现出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北灶庄位于新兴镇新场村,近年来,新场村强化党建引领,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提升乡村面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北灶庄先后荣获“2022中国最美村镇治理有效成就奖”“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盐城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称号。

“党员干部当好示范、做好表率,通过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和提升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全面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新场村党总支委员孙亚琴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黄尖镇花川村“两委”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将全村划成8个网格和16个微网格,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以及空巢孤寡老人和特殊人群走访等工作,确保全村各项事务得到及时、高效处理。与此同时,积极倡导文明理念,开展文明评比,健全村规民约,放大典型效应,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更加浓厚,和美乡村的文明底色愈发鲜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