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入实施“一村一策、进位提质”行动,大力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攀升。2023年,全区113个涉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4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达93.8%,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全部超50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 释放增收动能
走进新洋经济区盐湾村的盐湾市场,前来买菜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市场内各个摊位一片忙碌。
据了解,为盘活闲置资源,盐湾村集体经济组织——盐城阜星集团有限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兴建了总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的商业体,其中室内农贸市场近8000平方米。农贸市场营业后,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需求,也为村集体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300多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我区坚持聚焦“输血、造血、活血”三管齐下,组织各板块全面梳理村级资产资源,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单”梳理出资产清单,分类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台账,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推动“闲资产”变“活资本”。
走在新盐路上,一栋栋厂房井然林立,临近绿城路交汇口的亭湖高新技术创业园内更是一片忙碌,运输车辆来往穿行,将一批又一批产品运往市场。
“我们村不断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资产经营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652.1万元。今年通过创业园和部分闲置厂房的成功招租,预计可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超800万元。”盐湾村党委委员、盐城阜星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表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盐湾村成立村级招商队,先后奔赴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拜访企业,通过捕捉有效信息、寻求洽谈合作,盘活闲置资产,夯实强村富民根基,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实施规模种植 做活土地文章
5月6日上午,在南洋镇月青村曾氏果园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曾学东正带着工人们一起,忙着采摘成熟草莓。
据曾学东介绍,农场承包了月青村近50亩土地,主要分为20亩草莓园和30亩桃园,今年林果的生长质量十分好,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按期缴纳了承包金。
曾氏果园家庭农场是月青村众多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一员”。“通过连续八年举办冬桃采摘节、成立新农菁党小组等举措,冬桃采摘节、‘亭甜冬桃’、月青桃园公社名气越来越响。”月青村党总支委员介绍。
月青村针对村情特点,积极做活土地文章,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规模种植,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建设发展。先后引进了金灿家庭农场、果盛家庭农场、曾氏果园家庭农场、春秋菌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经营主体,并成立月青桃园公社,全面盘活集体资源,赋能产业增收,助力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81.4万元。
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区,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充分引导广大农户发展林果种植业,逐步实现果品市场化、品牌化,并对部分农田进行条田化改造、裁弯取直,重新规划水系和道路,为农户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区还积极推进村企共建、村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互动。聚焦南洋冬桃、黄尖菊花、盐东羊角椒和丰溢大米等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更多“拿得出”“叫得响”“卖得好”的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攀升。
强化多元融合 发展美丽经济
5月5日下午,在黄尖镇兴农村潮间带艺术村,众多游客感受着初夏的闲适,沉醉在古朴的文化气息中,不时停下脚步拍照打卡。潮间带艺术村有效融合了艺术、生态、乡村、美景、生活等多种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也为兴农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得益于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2023年兴农村实现经营性收入70.4万元。“我们村依托紧邻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殊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景区相配套的旅游、文化、民宿、特色风味小吃等旅游休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打造农文旅‘新名片’,蹚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兴农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以生态为底色,做活生态、经济“双面绣”。我区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产业”,围绕丹顶鹤、黄尖菊花、枯枝牡丹、羊角椒等做足文章,加快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区。
此外,我区还围绕“乡产”“乡游”“乡食”“乡宿”等方面,凸显乡村特色田园风光,在乡村多点位、多层次打造休闲农业,加快建设自驾游露营基地等项目,真正让游客在“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中体验亭湖乡村风光,激活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共同撬动村居集体经济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