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飘香!亭湖“甜蜜”产业好“丰”景→

发布日期:2024-05-30 11:14 来源:亭湖发布 浏览次数: [字体: ]

眼下,西瓜、樱桃等果品已陆续在我区上市,这些带着夏天味道的特色果品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也鼓足了果农的“钱袋子”。全区种植特色果品的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超180家,面积超2万亩。

近年来,我区立足本地资源,从品牌创塑、农旅融合、富民增收等方面着手,大力培育名特优品牌产品,加快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亭有味”从乡野到餐桌、从产品变礼品,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亭湖新画卷。

多举措打造品牌

“亭有味”越叫越响

5月27日下午,在月青桃园公社果盛家庭农场桃树种植基地,枝繁叶茂的桃树长势喜人。细看之下,枝叶中一颗颗冬桃正在茁壮生长。10多名工人正在桃园中忙碌着,套袋、修剪、疏果等农事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5月7日开始,桃园每天雇了10多名村民,进行果实套袋,预计将在6月10日前完成全部套袋工作。”月青桃园公社果盛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正值桃树管理的关键期,给桃果“套袋”能有效预防多种病虫害,提升果子的商品率。

月青桃园公社占地约250亩,主要种植映霜红冬桃,果子在历经7个多月的生长后,计划10月份陆续上市。据悉,经过连续八年成功举办美好亭甜冬桃采摘节,如今,“亭甜冬桃”的名气越来越大、品牌越来越响,在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进一步擦亮了特色品牌。

近年来,我区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坚持追求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优势,放大资源禀赋及种植技术等多方面优势,围绕冬桃、梨、草莓、葡萄等果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种植,在品牌建设、宣传、推广上下足功夫,通过组织鉴赏、参加评比、技术扶持等方式,推动亭湖特色果品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亭有味”特色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眼下西瓜已经上市,在安峰家庭农场西瓜种植区,尽是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连片的西瓜大棚内,空气中都弥漫着瓜果香,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类、搬运、称重、装车,一车车西瓜即将运往市场。

“我们种的西瓜有500多亩,现在已经成熟,根本不愁销,经常有客户打电话预订。”安峰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主产的“亭牛西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曾在江苏第三届“好西(甜)瓜”品鉴推介活动中荣获中大果型西瓜组金奖,并在全市精品西(甜)瓜争霸赛中荣获中果型西瓜品种金奖。

2022年,我区专门制定出台《亭湖区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支持品牌建设,加快构建以“亭有味”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的“1+N”农产品品牌体系,持续加大“亭有味”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如今,越来越多“拿得出”“叫得响”“卖得好”的优质特色果品,正呈现“井喷”之势,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源源不断地投入市场。

多维度融合发展

“农业+”越绘越美

孟夏时节,亭湖大地绿意盎然、盈满“热气”。走进新兴镇新场村,蓝天白云下田园、道路、河流、树林相映成趣,不少市民正享受着悠闲时光,一边采摘红润饱满的樱桃,一边聊着家常,一幅沿途见美景、田园有产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呈现。

“今年我们主要种植石榴、猕猴桃、火龙果、桃子等果品。目前樱桃已上市,桃子、火龙果将在6月份上市。”新场村金百汇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场占地面积约200亩,有高标准连栋大棚近2万平方米,以果品种植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果品采摘、游园观赏、科普宣传、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

“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金百汇家庭农场、金灿家庭农场、孟红军家庭农场、众享家庭农场、曾氏果园……在我区,有美景有产业更有人气的休闲农业不胜枚举。

我区坚持做实“土”的文章,立足资源禀赋、农耕文化等特色优势,多维度推动农旅融合走深走实,加快形成“四季有绿色、处处有果品、时时可采摘”的良好局面,果品经济正成为我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全区现有家庭农场总数达137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4家,农旅融合发展渐成气候。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都会选择在假期带上“一家老小”,约上亲朋好友,来到乡村、感受乡村,在果品采摘中体验休闲生活的惬意。

围绕“乡产”“乡游”“乡食”等,我区致力“乡村农业+”一体化发展,“联动化”推进农业经营主体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真正让广大居民在“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中体验乡村风光、感受乡村趣味,全面激活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多元化拓宽路径

“甜蜜路”越走越宽

“忙是忙了点,但想到能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很值得。”5月28日,看着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玉米苗,南洋镇自然村党总支书记仇春辉流露出欣喜之情,这片“亭糯”鲜食水果玉米产业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60亩,亩均纯收入超3000元。

据仇春辉介绍,“亭糯”鲜食水果玉米项目是“党组织+合作社+玉米产业”的创新模式项目,主要采取“订单农业品牌农业”模式,引导村民共同参与种植、分享收益,进一步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田地是村里人的,用工也是村里人。”除了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外,自然村每年还会根据自愿“入股”的土地面积进行分配,2023年涉及的农户户均收益超3500元,村民们真正共享到农村发展的殷实成果。

多元发展,富民增收。近年来,我区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实现富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推广“党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抱团”式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拓宽特色果品种植、销售链条,推动特色果品产业“行稳致远”。

5月27日下午,在富民果品市场内,许多农户“供应商”正忙碌着卸载货物,其中不乏西瓜、樱桃、香瓜等多种类果品。这些质优价廉的果品,将陆续进入全区超市、农贸市场和经营门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我家主要种植西瓜,有了园区这个平台,不仅价格稳定,市场需求量也特别大。我现在每天都会过来送货,销路完全不用担心。”南洋镇农户笑着说。

近年来,我区依托盐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区的辐射能力,加快构建多元化果品供给体系,帮助全区广大果农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同时,用好特色果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加大农市、农超对接力度,千方百计保障特色果品价格稳定,全力拓宽“多元化”销售路径,走出了一条“甜蜜”的富民增收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