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底,今年我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型交通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开票销售45.7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区规上工业实时开票销售的60.8%……”
翻开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最新“战报”,强劲的集群增势令人鼓舞。今年以来,我区锚定“首位首席首选”不动摇,紧扣“4+1+1”产业体系,坚持绿色产业化与产业绿色化齐头并进,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格局,为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亭湖新实践提供不竭能量。
推动多链融合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3月18日上午,位于青洋智能装备产业园内的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里,相关人员正在为拓展新能源外壳业务而忙碌着。
目前,立铠精密围绕新能源外壳业务,已与十多家国内知名电芯生产企业进行紧密业务接触,其中两家客户处于行业TOP10,一家动力电池客户已进入送样阶段;在新技术研究方面,立铠精密从自身擅长的表面处理工艺着手,与头部电池企业深度联合研发,预计新技术将在CQ3撬动3—4个产品线业务落地。新投入2条全自动线体,预计4月份进场,订单已排至第二季度。
立铠精密自落户我区,短短3年时间就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我区首个年开票销售超200亿元企业。先后投入10多亿元实施“智改数转”,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C电子结构件制造商,100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内,三大板块、七大产区全部满产,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省绿色工厂。“今年前2个月,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7.2亿元,增幅达49.5%。”立铠精密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立铠精密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下,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增强,产业链不断拉长增粗。铠杰精工、讯丰精密等众多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我区,和立铠精密实现“隔墙供货”。“目前我区共集聚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36家,主要围绕电子元器件及智能终端、显示屏、云服务器等布局。2023年实现开票销售293.4亿元,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总量的63%,完成入库税收3.7亿元。”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今年前2个月开票销售达32.1亿元、同比增长47.9%,全年开票销售有望突破330亿元、增长15%以上。
着眼于靶向化、精准化、立体化打造主导产业优势集群,我区在促进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精准衔接、深度融合上不遗余力,不断放大“吸附效应”和“雁阵优势”,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赢得行业话语权。
为此,我区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动力,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等活动,切实提高创新首位度,全力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同时,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和产业链、创新链共生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行业“旗舰”、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携手打造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促更多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集群成链。
“为全方位激活创新‘蝴蝶效应’,我区还深耕‘集中办公区—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长三角科创成果转化平台、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质效。”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项目引建
锻造产业发展强引擎
3月11日上午,天合光能亭湖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抢抓春日的晴好天气,进行正式投产前的最后冲刺。“作为我区新能源产业的领军项目,天合光能亭湖基地投产后今年开票销售有望超过200亿元。”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
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我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区坚持以光伏发电、储能电池为重点,全面推动天合光能、万帮储能两个百亿级龙头项目快速形成强劲支撑,带动景创锂钠动力储能等项目跟进集聚,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集群优势”。基于此,在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进程中,全区上下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意识,在强链补链延链上持续下功夫,加快攀高引强,重抓项目攻坚,力促更多重大项目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线成片,为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植更多新增长点。
新一轮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启动后,全区4个招商大本营、11个产业招商专班、38个招商小组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积极走出去、敲门引项目。截至2月底,全区今年已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个,占市目标任务25.4%,超时序8.7个百分点,其中1—10亿元项目26个、10—50亿元项目5个、50—100亿元项目2个。
连日来,亭湖机器人产业园重大项目招引小分队赴北京,洽谈对接大艾康复机器人、洛必德服务型机器人、七腾特种作业巡检机器人等项目。
作为全区未来产业——机器人产业的集群发展基地,亭湖机器人产业园坚持链式招商、集群发展思路,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力度空前,目前已成功落户众程全链条伺服电机、连天剑工业机器人、伟创电网巡检机器人、博瑞盛峰工业清扫机器人、一清创新无人驾驶等6个项目,其中众程、伟创等项目已投产。另有埃夫特机器人、浙江有鹿机器人、九众九机器人等9个项目正在深度对接中,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与此同时,还在与新松机器人、深圳思岚雷达导航系统、海空智能气象装备等多个项目进行密切接触洽谈。
“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区机器人产业的‘一园一谷一城’集群发展蓝图将一步步变为现实。”亭湖机器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憧憬道。
当前,全区各地、各部门条线用好半月调度、月度通报、双月观摩、定期集中开竣工等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主动对接项目,真心帮办项目,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紧盯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做到一个项目、一名挂钩领导、一张作战图、一套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形成产业集群方阵。
实施一流服务
提升做大做强好环境
“这样的培训非常有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精准助力。”日前,我区举行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工作培训交流活动,为20家拟申报(复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专题辅导服务,赢得企业负责人的交口称赞。
活动中,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作了申报经验交流,产生良好反响。作为我区重点培育的行业龙头企业,中建材是一家专业从事“三废”防治工程的咨询、设计、总承包、技术与装备研发、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服务的企业,在玻璃、水泥、火电等行业的污染深度治理方面,已完成中大型环保工程超百项,并有多台成套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成功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先后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让中建材一行人分外暖心的是,不久前在区相关部门的合力支持下,该企业以“一种水泥窑炉烟气高温脱硝除尘装置”等2项发明专利作为主要质押担保,获得3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眼下正在研发的“面向玻璃生产的熔窑烟气多污染物全流程智能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将促进产业链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助推企业成为大气污染防治行业的“领军者”。
在我区的产业发展集群高地——盐城环保科技城,像中建材这样享受到地方党委政府优质服务的规上工业企业近140家。当前,随着我区节能环保产业“二次创业”步伐加快,盐城环保科技城的产业集群效应越发显著,已覆盖产业链前道的研发设计,中道的环保装备及产品制造、环保新材料和后道的环境综合服务等环节,且涵盖大气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和土壤修复等环保行业全领域,为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支撑。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这个“核心命题”,我区在重抓企业运行上一着不让、全力以赴,以精准化、全程化、菜单化服务,全方位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各级党员干部结合“企业大走访”“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帮助剖析发展短板、化解瓶颈制约,推动服务聚焦、要素聚合、发展聚力、产业聚集。
“仅近期,挂钩服务人员就实地走访了500多家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在资金、用工、技改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各相关板块迅速跟进督促办理,并向企业逐一进行了反馈。”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