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全区上下聚焦重点群体,强化以政策推动就业、活动帮扶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线上,在家就能享受就业服务,线下,就业阵地延伸到“家门口”,“乐业在亭湖”品牌越擦越亮。
“家门口”就业灵活又快捷
“您好,您是需要找工作吗?”2月18日上午,在毓龙街道“零工驿站”,工作人员热情地询问前来的居民。
毓龙街道“零工驿站”作为全区首家“零工驿站”,为周边的市民提供“家门口”“一站式”多元就业服务。驿站内招聘信息栏、休息室等一应俱全,站内还提供免费茶水、免费Wifi等便民服务。市民赵橙花每天有半日空闲,想找个灵活的工作,来到毓龙街道“零工驿站”,工作人员进行详细沟通并做好登记,向她推荐适合岗位。
“家里有两个小孩,他们上学后,我就有空闲时间,想用这些时间打份零工补贴家用。”赵橙花表示,自己想找一份每天工作4小时的灵活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职位推荐,准备第二天就去面试。
“零工驿站”的设立,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搭建了供需平台,提供信息、就业、政策、维权等公益性服务,同时建立零工及时快聘服务模式,实现了企业招工信息及时发布,务工人员及时应聘上岗。
“这是政府的平台,发布的信息我们也放心。”赵橙花说,“现在政府成立这个‘零工驿站’,让我们求职方便又省事。”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构建‘就地就近、辐射辖区、零固结合、即时快招’零工市场模式,为周边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的高效服务。”毓龙街道社会事业局局长说。
为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就”在身边的便捷服务,近年来,我区瞄准“全市树标杆、全省走前列”目标定位,抓就业关键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全力推进“乐业在亭湖”品牌建设,在全区人口集中和交通便利、企业集中、就业帮扶需求量大的社区等地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就业小站等各类就业服务载体46个,让老百姓不必“东奔西走”,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线上”+“线下” 岗位来敲门
“我是从‘亭湖就业到家服务平台’知道这次招聘活动的,有些岗位对学历、技能等要求不高,比较符合我的情况。在手机上简单了解了相关情况,打算到现场和招聘人员再面对面交流,尽早把工作确定下来。”求职者黄悦蕊住在文峰街道儒学社区,近日,从“亭湖就业到家服务平台”上了解到最近在雅家乐超市举办“集市进社区”招聘活动,便马不停蹄地来到现场了解情况。
招聘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不少求职者与招聘工作人员热切沟通,了解岗位要求、企业情况等基本信息。本次招聘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群体,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线下针对性地邀请15家用工企业,搜集并汇总餐饮、汽修、医药、摄影、销售、服务等行业的125个就业岗位,满足各类求职者的多元化需求。儒学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通知辖区内的重点人员参与线下招聘会,对于无法前往的求职者,设立线上岗位投递渠道,让每位求职者都能进行岗位查询、筛选和投递。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区持续完善“亭湖就业到家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形站点”向“无形站点”转型,采用“智能找岗、智慧荐岗”等服务模式,实现“一次登记、终生服务”,不断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服务惠民度,真正实现辖区居民“求职不必往外走,就业就在‘家门口’”的愿望。
专员架桥梁温暖送心头
“多亏了就业服务专员及时推介就业信息,我现在已经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他们的服务真的很暖心。”日前,找到满意工作的盐东镇洋桥村村民高劲松说道。
一个月前,高劲松正为找工作发愁,洋桥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服务专员主动了解了他的就业意向后,及时推介多家企业,帮他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协助办理了入职手续。
长久以来,我区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不断丰富完善就业政策,积极探索“三员队伍”就业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分别设立“就业服务专员”197人,精准化开展就业服务;新开工、新竣工项目分别设立“项目用工专员”26名,开展前置化项目用工服务;重点企业设立“企业联络员”,目前已建立以508家企业HR为主的“企业联络员”队伍,常态化畅通企业沟通渠道。
同时,我区聘请退休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热心群众担任就业“网格员”,通过一线摸底、精准对接、协调联动的就业服务模式,持续完善“信息化+铁脚板”工作机制,精准掌握网格区域内就业群体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重点企业对接机制,专人、定期、点对点征集企业诉求,系统梳理惠企政策服务包,实现‘政策找企、政策找人’,提供多元化招聘服务,预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0场次以上,在企业和求职者间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