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民俗博物馆(竹林大饭店)吸引民俗爱好者纷至沓来;潮间带艺术村各种文旅活动持续不断;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连日来,尽管冬日的寒意日渐浓稠,全区各景点依然人气旺盛。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脉深厚、文旅资源丰富、文化要素聚集、生态禀赋突出的独特优势,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锐意开拓,坚持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进一步加强要素整合、亮点培植、品牌打造,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打造“磁场” 更富吸引力
11月27日一大早,游客张先生来到盐城民俗博物馆(竹林大饭店),点了一份支奶奶虾糠馄饨。“小小的店面,暖心的味道,吃过一次就忘不了!”张先生说,尤其是在冬日的清晨,来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暖胃醒神,开启美好的一天,别提有多惬意了。
与张先生有着相同感受的游客不在少数。游客陈先生一边品尝着馄饨,一边自拍着视频,还不忘附上一段文字——“用虾糠熬出的一碗鲜汤,浇入放了猪油和胡椒粉的大碗里,撒上葱花、紫菜或香菜,一勺皮薄肉嫩的馄饨溜进嘴里,肉质鲜嫩,口感舒爽,鲜美至极……”立体传神的描述,让不少“圈友”垂涎欲滴。
为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吸附力,我区立足老城实际,高水准实施城市更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基因解码,布局、建设特色街区、展示馆等文化载体平台,高层次打造1956星剧场、浠沧商业街下沉式广场、登瀛小筑等一批文旅“新地标”,保护、修复、开发纯化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探索恢复一批老街巷、老地名、老村落,推动钱氏木雕、盐城八大碗制作技艺等“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华,形成人气更旺、活力更足的文商旅创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为老盐城建军路上的文化地标之一,盐城民俗博物馆(竹林大饭店)承载着盐城本土的特色民俗文化和市井人文情感记忆,不仅有真实的老盐城烟火气、富有特色的地方风物,更融进了生活的新质感,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吃美食、品文化、听故事,还能留记忆、暖心扉、寄情怀,来一场时空的穿越之旅。
“随处可见的老字号、老手艺、老物件、老建筑、老场景、老家当,让人仿佛步入时光深处,在亭湖感受‘人文盐城’,领略‘市井盐城’,体验‘民俗盐城’,回味‘美味盐城’,真是不虚此行!”游客许先生赞叹道。
开拓路径 更有生态范
前不久,“2024海外媒体寻美黄尖”活动在黄尖镇成功举办。来自10家海外华人媒体的代表共聚一堂,用他们的镜头和笔触,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生态之韵”。
活动中,媒体采风团来到风景如画的潮间带艺术村,参观单向空间、东西锦龙堂美术馆、国际油画村;探访鹤汀云栖、鹤影里等地,体验乡村民宿的风情;走进丹顶鹤保护区,感受大美湿地的魅力,领略秀丽生态的底色,品味“鹤舞亭湖”背后的人文精神内涵……“一个真实的故事”立体花坛根据“养鹤姑娘”徐秀娟烈士的事迹,因地制宜地以“归来”为主题进行艺术再加工,以国际顶尖的园林技艺,向世界展示我区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媒体采风团对此产生了强烈共鸣。
“让‘一个真实的故事’回归亭湖这方壮美的沃原,这不仅是候鸟的归来,也是故人的归来,更是生态文明的归来。”美国新龙传媒集团《拉斯维加斯新闻报》副社长韦社长感慨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现实路径。基于此,我区锚定建设国际湿地旅游首选目的地的目标,积极发挥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全面盘活、充分利用辖区人文资源,交融渗透“鹤”“海”“盐”“林”四大元素,全力打造生态大美之地、艺术朝圣之地、潮人云集之地、生活纯粹之地,做深做大潮间带艺术村“国际油画村”“黄海湿地画院创作基地”“鹤汀云栖”“文学村”等龙头项目,扩大“世界遗产地、与美共栖息”品牌影响力,走出一条以“艺术+旅游”深度融合培植文旅产业新极点的特色之路。
据了解,当前我区还融合“历史+民俗+艺术+非遗”,致力推出一批科普、体育等精品团建、研学生态线路,着眼发展多元融合、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旅新业态。
创塑名片 更具辨识度
11月上旬,广受瞩目的2024大洋湾音乐节在名闻遐迩的城市湿地公园——盐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举行,在区内外文旅市场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为期三天的摇滚节中,“天玑+破军”双舞台轮番上演,包括许巍、郝云、五条人、joyside、声音玩具、声音碎片、盘尼西林、许钧、萨满等众多大咖音乐人在内的31组艺人/乐队,用音乐点燃了整个大洋湾,每一场演出都炸翻全场、嗨不停歇。“志趣相投的‘驴友+乐迷’们为音乐而来,这是属于我们的共同记忆!”不少观众坦诚心声。
“现场观众5.5万人次,抖音、微博等话题量破1000万+……这次大型音乐节,不仅为乐迷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之旅,更是景区‘文旅+音乐’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一个崭新的城市文旅IP‘大洋湾音乐节’就此诞生。”盐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培大育强文旅产业的过程中,我区立足地处盐城中心城区的实际,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全面发掘、深耕、利用众多不可复制的独特禀赋,增强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与此同时,以更深情怀厚植精神根脉,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创新之路,纵深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集萃人文、彰显文明、融合文旅,创塑文旅特色化发展的“亭湖名片”“亭湖样板”,赋予文旅品牌新内涵、新亮点、新支撑,全面赋能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全方位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亲子游、生态游、乡村旅游等全线“走红”,游客接待量持续递增,以文化擦亮文旅名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