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内,科研人员刘宁正在认真记录、细致核实实验结果,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
刘宁是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于2022年来到我区工作,致力于电催化二氧化碳方面的技术研究。
“我操作的是电催化二氧化碳活性测试,采用的催化剂为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b级催化剂,主要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产物,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储存,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刘宁说。
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清华大学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单位及相关龙头企业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我区以高能级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充分整合高校、平台、园区、企业资源,高水平共建卓越工程师实践中心、研究生工作站、技能实训基地等,推动“双一流”高校汇集、“国字号”平台聚集、“国际化”创新联盟云集,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成立16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9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在此基础上,我区突出引育结合,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去年底,全区新型研发机构共有研发人员572人,其中博士52人、硕士159人、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112人,科研力量得到显著增强。
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在亭湖“如鱼得水”,迸发出创新创业的激情,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在人才的加持下,去年,新型研发机构共获授权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1.71亿元。
前不久,“才来亭湖·悦享幸福”“政社校”联动之人才服务进高校主题活动走进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专题宣传推介我区优质的人才政策环境、购房政策和人才置业“私人订制”有关内容,并现场解答大学生求职者的咨询事项。
在盐城师范学院专场,大四学生张同学详细了解了我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并介绍自身所学专业、求职意向,向心仪的企业投递了自己的简历。“我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亭湖,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同学说。
“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推动‘政社校’联动不断走向深入,营造良好的引才用才留才氛围,吸引和集聚更多驻盐高校毕业生选择亭湖、融入亭湖、安居亭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4+1+1”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推出“亭湖八条人才激励政策”和“亭湖区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发展型城市的20条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产才融合行动,升级“菁才靓亭”2.0版,从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多渠道招才引智。累计在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30多个,在哈工大成立东北高校人才联络总站,年均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名以上、优秀青年人才、高校毕业生等5000名左右。
同时,我区还常态化组织赴北上广深等地开展人才项目对接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双招双引”活动,打通人才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优势双向转化渠道。目前,全区已引进产业院士24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高端人才60名、领军人才近400名,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愈发显著。
“亭湖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我们在这里发展很有信心。”12月17日上午,江苏盐城宠壹笙网络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总监感慨道。
宠壹笙网络科技是今年新入驻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的一家初创公司,主要深耕区块链技术,致力于为企业构建安全、透明、高效的数字化生态系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我们公司拥有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专业型人才,大家都在为攻克核心技术贡献智慧力量。”刘总监表示。
着眼于进一步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让“千里马”近悦远来,在亭湖竞相奔腾,我区持续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整合各类金融要素和服务资源,扩大“苏科贷”“高企贷”等金融产品应用规模,构建起多层次、可持续的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已累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8亿元,设立10家驻区银行、8大产业基金、9亿规模的新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向200多个人才项目提供资助超2亿元,并投入超6亿元用于平台搭建、创新孵化等,为更多的人才在我区创新创业提供了贴心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