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替,岁月轮转,历史的年轮从未停滞,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时光的见证,那些历经数百年而巍然屹立的古树名木便是最生动的注脚,它们是自然和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亭湖人民。从古至今,岁月更迭,一株古树,几多春秋,记录着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留给我们无尽的乡愁与情思。
目前,我区经统计登记的古树名木29株,古树后备资源42株。其中树龄最长的当属便仓镇的枯枝牡丹,最短树龄660年,最长达750年之久;还有位于南洋镇龙碾村的皂荚树,树龄长达319年;位于新兴镇新永村的银杏树,树龄达255年;位于中茵海华广场的银杏树,树龄为150年;位于毓龙西路北盐中南大门西侧的朴树,树龄为109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便仓枯枝牡丹园,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格的花园,也是曾经的本地大姓卞氏的宗祠,最早可追溯到卞氏之祖——宋代官至参知政事的卞济之。相传,卞济之为避战乱,举家迁至盐城东溟镇(今便仓镇),并携枯枝牡丹移植于此。数百年来,枯枝牡丹虽饱经战火动乱,却依旧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目前,枯枝牡丹园主园共有枯枝牡丹28株,其中有“文物品种”——750年树龄2株、660年树龄10株,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老株上分植出来的16株。园中枯枝牡丹主要分为两色,其一色泽如雪、清正纯雅,更有一色浓绮富丽、芳姿雍容,一白一红,相映成趣,并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据传,卞济之携红白二色牡丹,其意,红者,喻其精诚报国之心;白者,喻其为官清廉之意。从宋末至今,已漫漫历经七百余年,无论朝代更替、沧桑巨变,却始终不败,年年岁岁,如期绽放。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便仓枯枝牡丹成功入选花卉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系当时全市乃至全省首例。“便仓枯枝牡丹”地理标志的成功注册,为我区地理标志的发展添上崭新的一笔。
南洋镇龙碾村皂荚树位于南洋镇龙碾村一组张玉清老宅基地,树龄319年,树高14米、冠幅16米。据传,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来自苏州的张姓祖先落户于此,为了怀念故乡,他在临走前从故土带走了一棵皂荚树,并在新家栽下。日月如梭,这棵皂荚树在南洋的土地上深植厚土,繁茂枝叶。故乡是祖先漂泊的终点,皂荚树在这里扎根,直到郁郁青青可以为树下的人们遮风挡雨;故乡,也是我们故事的起点,祖辈讲述故土的故事依稀萦绕耳畔,一代代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和生活。
中茵海华广场西侧银杏树,树龄150年,树高18米,冠幅10.5米,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每到秋日,一棵银杏就是一个“金色的奇迹”。这棵银杏生长地是老盐城的儒学街。这条街,因有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陆秀夫的纪念馆和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的故居而闻名。据说,这棵银杏树即为宋曹后人所栽,就在宋曹家门前。宋曹,出身于官宦之家,7岁起即读帖临池,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勤奋自持、刚正坚毅的品格贯穿了宋曹的一生。24岁时,宋曹已官至中书舍人。但明朝迅速覆灭,宋曹与抗清志士举兵起义失败后隐居家乡,此时他才26岁。经历此番后,朝廷曾两度征召,州府屡次推荐宋曹,他都断然拒绝,一心修习书法。后来,宋曹离家出游,客居江南多地,晚年将一生书法实践升华为理论,著就《书法约言》一书。清康熙四十年,宋曹病逝于盐城,终年82岁。这棵银杏,就像宋曹本人一样,在时过境迁后依然坚毅挺拔,坚守着它的本心,年年繁茂。
毓龙西路北盐中南大门西侧朴树树龄109年,树高16米,冠幅9米,长势良好。生长于毓龙西路北盐中南门口的朴树,见证了一段红色历史。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同时建立了抗大五分校。当年这株朴树还不算高大,战士们操练完毕都喜欢到树下乘凉,有的战士为锻炼体魄,还常在这株树上练习攀登的技艺,彼此有时还进行着比赛。平时这棵树也是警卫战士站岗放哨的哨点。如今北盐中的正北楼前立有一座刘少奇同志的半身雕像,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旧址。而位于学校南门的这棵古老朴树,也成为红色传承的重要坐标,一直被广大师生铭记。
古树名木为什么值得被保护?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被称为有生命的绿色“活文物、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也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古树无言,却下自成蹊。
每每看到古树名木,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抬首仰望、心驰神往。
它们历经悠长,是我们家园的守护者,承载了无数游子的乡愁与记忆;它们见证历史,用生命联接着过去与现在;它们巍然屹立,更是把过去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相融在一起,共筑文脉赓续、历史脉动的“铜墙铁壁”。
它们是文物,同样也是鲜活的生命。
近年来,我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重要指示,不断健全保护体系,提升保护水平,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扎实做好古树名木的摸排、统计、登记、核实等保护调研工作,对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情况进行全方位、覆盖式的排查,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底”。
针对现有珍贵的古树名木,重点聚焦部分古树名木存在虫害、异常落叶、生长不良等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开方治虫、综合复壮等“一树一策”保护修复方案,全力让古树名木重新焕发活力。
同时,积极做好历史追踪与民间人文故事的挖掘编撰,全方位拍摄现存的古树名木影像资料,并科学做好古树名木的资料留存、文化保存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区还持续加大古树名木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讲好古树名木故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晓度和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激发居民群众养成“人人参与、自觉爱护”的良好习惯,营造出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保护古树名木的社会氛围,致力让“绿色文物”“活”得更好,把优秀历史文化传得更久,为盐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亭湖积极贡献。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群,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10株以上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树群体。
我国对古树实行分级保护:对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特级保护;对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名木不受树龄限制,实行特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