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洋碳汇、森林碳汇、湿地碳汇优势叠加……盐城,生态底色鲜明,勇当“碳路先锋”,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澎湃动能。
作为盐城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海之滨的亭湖,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黄海滩涂及周边湿地。通过退耕还林、退渔还湿、新水源引进等扎实举措,全方位、立体化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近年来,亭湖区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锚定“首位、首席、首选”目标,坚持绿色产业化与产业绿色化齐头并进,不断做精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全方位探索“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的发展路径,做美生态、经济“双面绣”,争当绿色转型示范、争做低碳发展先锋,在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当示范区。
突出提质增优,着力抓好环境质量改善。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面向好、越来越好,确保走在全省前位。持续“增蓝天”。坚持“控扬尘、治臭氧、抓减排、强执法”,聚焦重点领域,确保今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85%。致力“保碧水”。聚焦全Ⅲ类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推动实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从严“护净土”。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落实工业退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制度,确保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双“100%”。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静脉产业园飞灰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成投运。
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抓好源头治理突破。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应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优化排污总量管理。亭湖区按照“属地储备、先备后用”原则,构建市、县、园区三级总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和统筹分配机制。落实排污总量指标管理差别化政策,严格执行正、负面清单,努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环保新材料,做大环保产业的规模,提升环保产业的层次。加快推进“绿岛”项目建设和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探索推动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推动产业机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突出能力提升,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巩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盐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23-2025年)》,更大力度推动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危废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学院合作体制机制。发挥盐城环保科技城的科研优势,加强与工业院校、科研院所在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有效破解区域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短板弱项,更好防范风险隐患。提升服务发展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重大项目主动介入,专班服务,切实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体系,不断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盐城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