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无声”奶茶店在迎宾北路与黄海路交界处的德爱大厦开业了。
7月4日上午,来到这家“沪上阿姨”奶茶店,推开玻璃门,店内装修干净简约,几乎听不到说话声,只有制作奶茶时冰块碰撞声、包装时包装袋发出的声音以及提前录制好的语音提示声。这里没有大声的“欢迎光临”,只有店员的微笑和招手,是一家听障人士奶茶店。
家住附近的学生孟凯杰带着妈妈来到了这家“无声的店”,扫码下单,耐心等待了一阵后接过自己的奶茶,对着听障店员比了一个“谢谢”的手势。孟凯杰的妈妈表示,孩子和他的同学们,最近只要想买奶茶就会来到这里,今天是她第一次来到这家“无声”奶茶店,点单的过程与普通的奶茶店有略微的不同,但她支持孩子的选择,也愿意再次来到这家店消费。
“无声”奶茶店内,一共有4名听障店员,为了方便店员与顾客交流,店内为他们配备了手写板,店员可以通过手写板了解顾客的点单需求,同时在店中设有二维码,方便顾客通过自助扫码完成下单。
“我们来这里取单感觉和其他店没什么区别,店员将茶饮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自己按照取餐码拿走,她们全程带着微笑,感觉很舒心。”外卖小哥陆宇晨说。
此外,店里还专门设计爱心故事墙、手语科普墙等,标示有数十种手语手势,顾客可以试着用手语与店员沟通交流。听障员工虽不能说话,但和顾客交流,也有自己的办法。除了微笑服务和欢迎语音,在顾客进门时他们会挥动两只手表示“欢迎”,顾客离店时他们会挥动一只手表示“再见”。如果顾客对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员工们会用手写板与对方进行交流,力求给消费者最好的服务。
“我自己就是一名残疾人,所以我更能理解这类特殊群体就业有多难。”鞠叶是这家“无声”奶茶店的老板,他14岁时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坐在轮椅上已经25年了。虽然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尝试,最终创业成功。
计时震动器、手写板、手语墙、温馨小标语……每一处的暖心设计都凸显着这家店的与众不同,也时刻展现出鞠叶对听障员工的关心与关爱。鞠叶表示,平时店员会因为做得慢、没有完成客人少冰等特殊要求而遭遇顾客的误解,但他始终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耐心,也能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
“我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希望将来我自己也能开一家奶茶店。”店员“果果”(化名)一笔一划地在手写板上写下自己的期许,她表示,一定会努力工作,学到一技之长,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也为了不让家人再为她操心。
除了这家“无声”奶茶店,我区还有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就业,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今年以来,我区在促进残疾人“多向就业”中,积极做好就业引导服务,抓好培训与就业推荐,主动下沉摸清实情、对接企业岗位,集中开展了3期专场就业招聘活动,提供“一对一”就业推介服务,举办各类培训8场次,参训170人次,实现各类型就业130余人。
“未来,我们将在集中就业上求突破,做好供需‘全链条’服务,持续开展‘多元化’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市场竞争率。与此同时,推进社区就业推介示范点建设、劳动技能职业证书培训、农村多种经营种养技术培训,保障高校残疾毕业生充分就业,社会面残疾人‘多向选择’就业,让残疾人都有通过勤劳奋斗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