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中医中药下沉基层 助力乡村“医疗振兴”

发布日期:2023-03-27 11:00 来源:亭湖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亭湖区以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挥中医院优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医馆建在“家门口”

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颈椎不舒服,怀疑是高血压引起的,来这边做了几天理疗,感觉好多了,多亏了中医馆的医师。”家住亭湖区五星街道万户新村的居民管华告别了靠吃药入睡的日子,精神也好了很多。

管华看病省心省力,得益于近年来亭湖区基层中医馆建设的大力推进。2018年,亭湖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院内中医馆进行布局调整,设置了针灸推拿室、中医诊室、中药贴敷室、康复治疗室等科室,室内除熏蒸桶、泡药罐、艾灸盒等传统工具外,还配备了牵引床、电针仪、熏蒸机等现代设备。“设置相对集中的中医诊疗区域,群众可以‘一站式’接受中医药服务,减少等候时间,避免来回折腾。”该中心主任温伟介绍。

对于这样一所建在家门口的中医馆,群众非常欢迎。60岁的管华不仅自己来这里理疗,还介绍了不少朋友过来,“年龄大了,小病也多了,去大医院,不方便,这里靠家近,有什么问题可以经常过来瞧一下。”

近日,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第二批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名单,亭湖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已经实现全覆盖,创成五级中医馆1个,四级中医馆2个。全区所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中药饮片、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牵引等多种诊疗项目,中医服务区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村级医疗机构均设立中医阁,能够开展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基本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预防保健服务,将更多的中医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利好政策加持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来的时候只能拄拐杖,现在康复一个多月,能走路了,效果好,价格也公道,还可以用医保。”在亭湖区南洋中心卫生院的中医康复室里,患有脊髓炎的蔡峰正在进行每天两次的康复治疗。

方便、便宜、效果好是许多患者选择中医馆的原因。亭湖区南洋中心卫生院中医馆的患者自付诊疗费只要2元,像针灸这样的基础中医服务,每次63元,拔罐则是16元每次,每人每天最多可减免37元。

亭湖区南洋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潘标表示,今年国家出台新政策,规定病人在同一家医院进行中医治疗不限额,“现在是按床日数付费,住院治疗三个月、四个月都可以,减轻病人负担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医生做跟进治疗。”

有了政策加持,亭湖区在提升中医基层服务能力上干劲十足。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亭湖区鼓励各医院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中医药服务。亭湖区人民医院设立中医肾病科,大洋、新洋卫生服务中心疼痛科、五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推拿、文峰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糖尿病专科、永丰膏方贴敷、便仓卫生院针刀及针灸等科室先后创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成为亭湖区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科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医术专业、开朗爱笑、待人亲和……亭湖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刘秀英接诊过的患者总是对她印象深刻。刘秀英是原盐城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退休后被返聘到亭湖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医50多年的她已熟练掌握各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还自创了治疗新冠后遗症、幽门螺旋杆菌、乳腺结节等疾病的中药方。

“这个地方的居民对我很信任,经常有人跟我说,刘奶奶是我们万户新村的刘奶奶,你不能走。我说我不走了,我就在这个地方,为你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刘秀英表示,她不仅要为病人服务,也愿意通过传、帮、带的途径,将中医技术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名医返聘、收徒授业,只是亭湖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多年来,亭湖区鼓励各医疗机构制定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药人才结构,组织中医类别医师参加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规范西学中培训基地建设管理,积极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含乡村医生)中医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适宜技术培训和临床人员“西学中”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含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水平。

亭湖区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放大了惠民效果,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