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区水利局传来消息,今年我区重点实施的大新河、农庄河、一号沟、东环路东侧沟、丰收河、阳光河、三星港、小新河、四清河、中心河、永丰渠、三里十组生产河12条“幸福河湖”通过市级验收。
12月3日下午,位于东亭湖街道在水一方社区的大新河河长制公园内,三三两两的居民沿着绿地步道健身锻炼,相互交谈、唠着家常,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河面碧波荡漾,河道绵延向前,不少垂钓爱好者正在岸边悠然垂钓,尽是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画卷。
“刚搬过来时根本没想到大新河边还能建一座这么美丽的绿地公园,听到在建的消息时,更让我们十分憧憬。如今,公园里配备了游乐设施,我们居民健身休闲都有地可去了,真不错!”在水一方社区家园小区居民说道。
据了解,大新河南起通榆河,北至新洋港,全长2.3公里,在整治之前,河道淤积、水质不稳定等“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着水环境质量。今年,我区科学谋划、全力攻坚,开展大新河“幸福河湖”创建,疏浚河道2.3公里、建设生态护岸3.6公里,建设各类休闲健身及景观设施,形成了一道防洪达标、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绿色景观公园,让周边居民“一出户”就遇好风景,持续为居民幸福“加码”。
大新河的“摇身变靓”是我区推动“幸福河湖”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幸福河湖”建设的工作部署,紧扣“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总体要求,统筹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重点实施河道治理、岸坡修复、绿化提升、水文化展示等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推动“与水争地”向“人水和谐”转变。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幸福河湖”36条,实施长度约62公里,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等临河公园59处,河岸带绿化覆盖率达90%,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城市建成区全域建成“幸福河湖”。
我区水网密集,百业依水而兴。经过连续多年的建设,已绘就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画卷。
12月2日下午,在南洋镇阳光河水文化长廊,河道保洁负责人正驾驶船只行驶于河面上,娴熟、快速地使用专业工具打捞河面漂浮物,看着干净清洁的河面,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阳光河南起新洋港、北至潭洋河,全长9公里,具有排涝灌溉等功能。”南洋镇水利服务中心主任介绍,阳光河“幸福河湖”建设采用共建共享的模式,设立镇级河长1名、村级河长4名、企业河长2名、企业河道管护员6名,通过“乡镇+企业”的巡河模式,切实落实好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同时结合周边企业文化,打造一条接地气、有特色、高标准的“幸福河湖”,真正达到合力治水、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不仅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近年来,我区坚持建管并重,及时制定全区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认真做好河道治理后的长效管护工作。对骨干河道开展专业化保洁,投入专业打捞船只32艘,专业保洁人员105人,年清理水面漂浮物约80万平方米;对农村河道积极推行“五位一体”为主的多元化综合管护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打捞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对外发包等方式落实保洁打捞队伍,基本实现水面清洁、无集聚性漂浮物的目标,全面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巩固“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以‘幸福河湖’为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突出治建并举,加强水域岸线管控,规范河道管理秩序,突出属地河道重难点问题整治,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千方百计巩固幸福河湖建设成果,让‘幸福河湖’在群众身边流淌,持续擦亮宜业宜居的生态底色。”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