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幸福之花开满亭湖城乡→

发布日期:2023-12-26 13:18 来源:亭湖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奋斗目标。今年,我区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抓统筹、促协调、提质效,一手提升中心城区品质,一手刷新特色镇村“颜值”,打造出城乡共美、点面并进、形神兼备的宜居宜业新家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品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又是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民生大事。

2023年,对于住在文峰街道三元巷社区30多年的老居民朱念福来说,值得纪念。这一年,他所居住的朝阳片区纳入了2023年度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全市城市更新“一号工程”。项目推进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640亩,计划总投资24.52亿元。目前入户调查全部完成,征迁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日前,区城投公司负责人介绍。

城建项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乎着城市品质的提升。今年来,我区围绕城市发展新形势、市民生活新期盼,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全力推进朝阳片区更新改造,高质量完成江动东苑等29个老旧小区改造、长坝三期四期等安置房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总面积6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9415套。

12月21日,屋外已是寒冬料峭,屋内却是春意浓浓。在建军路上,登瀛小筑就是一座温暖驿站,让奔波者有了“流动的家”,让追梦人感受到“城市的魂”。今年,我区以便民服务为统领、兼具小型公共文化空间功能,陆续在建军路商业街、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悦达889商业广场等地建设4个登瀛小筑,让市民在多样的微空间里,感受城市温度、点亮幸福生活。

12月24日中午,难得的冬日阳光洒在大新河建军路至黄海路段的河边公园,市民们三五成群,漫步其中。“现在这里的环境真的太好了,天气好的时候来散散步,心情非常舒畅。”家住附近的市民说。

今年来,围绕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我区高标准推进公园焕新提质、绿地增量提品、廊道改造提升,建成7条河道水文化工程和7个精品口袋公园。同时,新建城市道路28条,新洋路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跃进路等4条断头路打通,成为群众身边的便民路。

刷新“颜值”,增强城乡融合动力

日前,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宴”——“湿地之尖”2023生态文学论坛暨中国作家“文学照亮生活·亭湖文学周”活动在位于黄尖镇兴农村的潮间带艺术村内隆重开启,百余名文坛大咖齐聚一堂,沉浸式体验亭湖田园里的诗画生活。

今年以来,我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突出228国道、349省道、旅游公路和新洋港沿线,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分类布局规划,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镇村。黄尖镇兴农村正是通过名人、名家、名作引领、辐射、放大名地效应,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撬动乡村振兴,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标杆。

走进新兴镇三里新型农村社区,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党群服务中心、托老驿站、便民超市等配套设施“点缀”其中……一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自从搬到这里后,生活环境大变样!小区周围的河道很清澈,附近配套也很完善,让人心情舒畅。”村民连连夸赞。

今年来,我区围绕提升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亭湖图景”。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加快推进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全力实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探索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服务保障机制,建成“菜单式”家庭农场服务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分类布局规划,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镇村。

擦亮底色,共绘美好生活画卷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牵动每个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

在护理员们的亲切问候声中,位于东亭湖街道的悦达仁逸康养中心的老人们开启了幸福的一天。今年,我区大力实施社区养老首位、养老模式创新、康养产业集聚、农村养老提升、乐龄友好关爱“五大行动”,建成“亭颐养”数字养老服务超市,新增市场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探索实践出居家与社区、事业与产业、线上与线下、专业与志愿的“四元融合”城市原居颐养新模式。同时,全面实施托育布局“3690”计划,探索嵌入式、标准化社区“宝宝屋”建设,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0%。

12月20日上午,在今年秋学期启用的盐城市新景路小学,优雅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办学条件,处处彰显着智慧教学的现代气息。“这里环境优美,老师和善,我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上次期中考试我数学还考了第一名。”学生左芷萱对新学校很是喜欢。

今年来,我区还大力加快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与上海东方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东亭湖街道预防接种门诊以满分第一的成绩位列全国榜首,荣获全国首批“预防接种示范示教单位”荣誉称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亭湖,线上,在家就能享受就业服务;线下,就业阵地已经走进了“家门口”。

12月22日上午,在文峰街道儒学社区,居民刘创新把自己的就业需求通过微信告诉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登录微信小程序,将公司岗位、要求等一一输入,招聘信息立即在全区各线上就业平台得到展示。与此同时,住在毓龙街道的陈爱红,也通过毓龙街道“零工驿站”,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一直没有工作,家庭也比较困难,后来听说这边有个零工驿站,我就过来试试看,真找到了一个适合我的工作。”陈爱红说。

今年来,我区深入开展“两百一千”系列活动,实现有培训需求人员“培训+就业服务”全覆盖。依托“1+3+N”线下招聘模式和“挺(亭)你护(湖)你云聘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就业小站”,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市。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