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材环保研究院、龙净科杰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立铠精密、昆仑互联分别入选省级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和阳智能电梯、中科睿赛等7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372家企业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翻开今年我区科技创新成绩单,数字喜人、成果丰硕。
今年以来,我区锚定全市“首位、首席、首选”的目标定位,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全面提升创新首位度,不断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构建创新体系,竞逐发展新赛道
12月22日上午,在位于环保产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石化型VOCs催化剂低氧条件下催化烷烃性能的测试,目前公司开发的相关产品已经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据悉,该公司由清华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孵化,是集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治理高新技术企业。“在水泥、玻璃、陶瓷以及钢铁行业,团队已经参与完成了国内行业的首台套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今年,我们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聚焦钢铁烧结、焦化、工业硅等行业的重点项目发力,开票销售达1亿元。”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介绍。
环保产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是我区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该平台累计入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大院大所孵化企业近30个,主要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危废处理、环保新材料等领域,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环保产业全链条,孵化省瞪羚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培育省“双创”团队2个、省“双创”人才8名。
近年来,我区统筹实施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平台、技术交易平台、创新服务平台,高标准运营南大青年学者书院、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激励各类载体,发挥积极作用、多出创新成果,切实推动从“0”到“1”的蝶变、从“1”到“N”的裂变,努力形成亭湖创新发展的“强磁场”。
培育科创主体,塑造发展新动能
12月21日下午,位于新洋经济区的华设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装配式桥梁构件智能车间内,钢筋加工、绑扎、立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张拉压浆、封段等制作梁板的全部工序都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
华设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装配式桥梁构件研制、生产和销售。去年以来,建设了装配式桥梁构件智能车间,新上梁板生产线3条、墩柱生产线1条、盖梁生产线1条。今年,该车间入选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认定名单。
“我们智能车间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同行企业,加工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人机效率提高了60%,库存和半成品减少了20%—30%,交货期由8个月缩短至4个月,产品生产成本下降了6%—12%,产品不良率下降至0.3%。今年公司预计实现开票销售超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介绍。
“智改数转”是关乎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区把“智改数转”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全链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2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40家,企业“智改数转”覆盖面超65%。
着眼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我区还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产学研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力促科技企业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
“区科技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全程指导服务,及时了解我们的申报进度,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帮助我们补齐短板,我们深受感动。今年,公司顺利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盐城川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打造人才生态,汇聚发展新活力
“整洁干净的环境、品类齐全的设施、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今年8月份毕业的“名校优生”吉文炜前段时间刚入住汇菁人才公寓,居住体验让他赞不绝口。
汇菁人才公寓今年11月份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由四栋公寓楼和一栋商业配套楼组成,586套房间,6种户型,配套了洗衣房、书吧、会议室等设施,还拥有开放式餐厅、健身房、生活超市、菜鸟驿站等业态,可以满足入住人才的各种生活需求。
一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聚贤苑、绿巢、汇菁等拎包入住人才公寓4000余套,并完善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就诊医疗等绿色通道,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工程,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亭湖人才激励政策”“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发展型城市的20条政策措施”,在多方面给足人才优惠政策,累计向212个人才项目资助超2亿元,向各类人才发放购房购车、租房和生活补助近2亿元,投入超6亿元用于平台搭建、创新孵化。
我区在人才资金投入机制上狠下功夫,累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8亿元。设立10家驻区银行、8大产业基金、9亿规模的新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贴心的金融支持。
我区还成立“落户服务小组”,为人才提供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实现“面对面”办公、“心贴心”服务。做好人才项目申报服务,累计入选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51名、市领军人才及团队161名,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数量全市第一。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