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根基,勇立发展潮头。今年,我区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更深情怀厚植精神根脉,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集萃人文、彰显文明、融合文旅,打造一个个地标性“新实物”,展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亭湖样板,赋予城市文化名片新内涵,全区文化产业动力强劲、活力四射。
发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城擦亮文化标识
连日来,位于大洋街道的新四军纪念馆内,一批又一批的干部群众追寻新四军历史、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大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传承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共同助力革命事业薪火相传。
近年来,我区积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联动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烈士命名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开展革命文物史料抢救、征集和研究,科学化、高效化运用好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创作、引入更多高雅艺术、先锋剧种、优秀剧目,真正以文塑城厚植文化底蕴,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12月22日上午,在竹林大饭店人民大舞台上,由区委宣传部和建军路商业街管委会牵头组织创作、南京艺术学院团队出品的沉浸式戏剧《于多多的绿野仙踪》温情上演,“黄海湿地守护员们”以戏剧的形式,与观众近距离相见,共同讲述着保护黄海湿地的故事。大家一边欣赏演出,一边细声讨论剧情,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着眼于打造更多具有亭湖特质的文化“新名片”,我区立足老城实际,坚持高水平城市更新,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湿地文化、民俗文化基因解码,布局、建设特色街区、展示馆等文化载体平台,高水平打造竹林大饭店、1956星剧场、浠沧商业街下沉式广场、登瀛小筑等一批文旅“新地标”,保护、修复、开发纯化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以便民服务为统领、兼具小型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的登瀛小筑,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和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驿站。
同时,探索恢复一批老街巷、老地名、老村落,加快建设古法制盐体验区,重现淋卤煎盐、八卦滩制盐等制盐工艺,推动钱氏木雕、盐城八大碗制作技艺等“非遗”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华,探索出一条文商旅创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汇聚先进典型道德力量,以文化人赓续文明基因
一批奋斗者,温暖一座城。
“刚好路过,看了‘身边的奋斗者’周万忠的故事,被他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所折服,给我很大的精神启发。”12月20日下午,市民杨明巧看着路边的宣传展板,发出阵阵感慨。
今年以来,我区广泛开展“身边的奋斗者”宣传活动,在全区各地、各行各业常态化进行层层推选、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每季度评选产生“身边的奋斗者”,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奋斗故事,大力弘扬敬业奉献、奋楫争先的优良作风,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形成人人奋斗、人人幸福的良好氛围,凝聚起磅礴的奋斗力量。
“‘身边的奋斗者’活动自开展以来,已评选了王传娣、吉同洲、陈羌、张幸宽、刘静、卢俊良等26位(组)新时代奋斗者,受到了广大干群的关注和赞扬,不少市民还留言要向‘奋斗者们’学习。”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持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家风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汇聚道德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持续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品质迈进,让文明之风如春风化雨时刻浸润百姓心田。
我区还在打造“好人方阵”上不遗余力,汇聚凡人善举、彰显道德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以道德模范为代表的“好人方阵”,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持续放大,以文化人赓续文明基因的良好氛围日益彰显。截至目前,全区共涌现出“中国好人”16人、“江苏好人”30人、“盐城好人”67人(组)、“亭湖好人”120人(组);省道德模范5人、市道德模范14人。
创塑文化旅游全新地标,以文兴业打造文旅品牌
“十里建军路,半部盐城史。”在亭湖,有这样一个地方,只需逛完这里,便可领略整个盐城的人文与风光。
12月21日下午,在“礼遇盐城”文创旗舰店内,橱柜上、展桌上,各类独具盐城特色的文创产品有序摆放,三位宿迁游客正一边闲聊、一边挑选着文创产品,在店面负责人的讲解下,了解更多盐城的历史、人文与文化,感受新旧交融间点缀的与众不同的盐城色彩,一场与盐城的“双向奔赴”已然开启。
在位于五星街道的8#新生·数字科技创新园内,同样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我区科学利用原八中进行改造提升,高质量打造集创新创业、科技孵化、乐享居住、社交娱乐为一体的青年创业人才栖息地,持续发力数字经济,以企业政策咨询服务、空间服务、金融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发展方向,助力入驻企业快速成长、飞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对现有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明晰战略目标、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聚焦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文化业态,有计划、有目标地招引一批动漫、游戏、影视媒体、文化出版、电子商务、软件网络等文化创意类企业,加快链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精心培育具有鲜明时代印记、体现亭湖独特魅力的文化IP,让更多企业快速发展。
在潮间带艺术村,一栋栋茅草顶、黄泥墙的房屋井然排列,道路两侧花草繁多、形态各异,在冬日的寒风中左右摇摆,衬托得艺术村愈发清美悠然。在东锦龙堂内,一幅幅名家字画悬挂于大堂之上,让人目不暇接,氤氲着古色古香的艺术气息。
“我镇积极策应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建设,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型旅游要素,深化与阿那亚团队战略合作,高标准运营潮间带艺术村,建设串场河海盐文化旅游区,打造一批路边可观光、海边可看景、驻足可拍照的新晋‘打卡地’,以文兴业持续放大文旅品牌社会效应。”黄尖镇旅游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潮间带艺术村正是我区聚力建设“四个大美之地”的有力缩影。着眼于持续放大“世界遗产地、与美共栖息”品牌形象,深化“悦游在亭湖”品牌建设,我区对照“高质量发展四片区”战略构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体系,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和资源禀赋,积极围绕展现滨海湿地风貌,全面发展生态特色文旅产业。
近年来,我区大力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着力打造潮间带艺术村、鹤汀云栖民宿、黄海湿地画院等一批质量好、收益好、形象好的重点旅游项目,并推出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节、大洋湾樱花节、便仓镇枯枝牡丹节等生态旅游节活动,大力推动我区湿地的“绿色颜值”与“金色产值”相得益彰,为加快打造国际湿地旅游首选目的地不断注入新动能。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