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麦播种的繁忙时节,我区广袤的田野上,旋耕机、播种机来回穿梭,整地、播种、施肥,呈现出一派忙碌的秋种景象。据统计,今年我区秋播小麦计划种植22.86万亩,目前已播22万亩,占比96.2%,预计本月20日前基本播种结束。
抢抓农时,秋种按下“快进键”
11月14日,在黄尖镇俊峰家庭农场的麦田里,机器声隆隆作响,小麦播种机正开足马力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粒粒孕育希望的麦种随着播种机的翻动被播撒进土壤里。
“近年来,在‘小田变大田’改革的东风下,我们家先后流转了1500多亩地,将原先零散的田块整理连片,进行稻麦连作。上周完成水稻的收储后,迅速抢抓晴好天气,‘接力’开展秋冬小麦的种植。”俊峰家庭农场负责人看着自家的麦田,笑容满面,仿佛已经看到来年丰收的场景。
秋收之后,我区立即把秋粮播种摆上重要日程,工作早谋划、政策早出台、措施早落实,引导群众抢抓农时、合理安排,全面开展秋播秋种工作。严格落实奖补政策,组织种粮大户开展秋种,号召周边群众参与生产;将种植任务分配到村,种植面积落实到田。“寒露油菜,霜降麦”,根据气候变化特点,我区准确把握生产形势,科学调整种植重心;还成立督查组,每日下田检查督导,通报各村种植进度,加压加速推进秋播秋种工作。
农技指导,秋种立足“高质量”
“目前还没有播种的田块,一定要适当加大播种量,迟一天加一斤,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另外一定要施足基肥。如果近期温度持续偏低,千万不要考虑冬季化学除草,否则容易引起药害加冻害。”日前,在黄尖镇万亩绿家庭农场,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在详细了解今年农场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和播种进度后,向该农场负责人陈伟东说道。
连日来,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区、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一线技术指导,对播种早长势旺的田块,建议因苗进行适度镇压,保证安全越冬;对迟播苗小苗弱的田块,除了加大播量、提高播种质量,指导其抓好麦苗的促弱转壮,还传授病虫防治、防旱抗旱等具体方法,切实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今年秋播,在专技人员的建议下,考虑到白麦品种虽然产量高、品质好、有市场,但容易穗发芽,风险很大,所以我们还是重点选择了扬麦25和镇麦12两个红麦品种,只少量种植白麦品种。另外,我们目前的播种进度比去年迟了2~3天,但今年墒情适宜,出苗比较整齐,基本上都能一播全苗。”陈伟东说道。
今年以来,我区提早谋划秋播秋种工作,加强农技指导服务,通过区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区种粮大户群及时发布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指导农户及时腾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气候及土壤墒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加快秋种进度,加强小麦科学播种,培育冬前壮苗。
智慧农机,秋种增添“新动能”
“从早上到现在已经播种了两百多亩地了。”11月14日上午,在盐东镇洋桥村八组,两台播种机正在种粮大户王其玉的承包地里来回穿梭,播种机驶过之处,农田被梳理成一行行整齐的田垄,翻耕、播种、平整一次性搞定,真是高效又便捷。
“我承包的6700亩土地全都采用了新型播种机进行播种,每天每台播种机能播三百多亩地,最多的时候一天同时要用到二十多台农机,半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完成。”说起自家使用的新型播种机,盐城市其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其玉赞不绝口,“相较于传统的耕种机械,新型播种机采用播前播后二道镇压,加上北斗导航数字化精确控制技术,真正做到了三维控制深定位播种,在提高齐苗、壮苗率的同时,播种安全性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革,实现“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有力地提升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同时,我区积极建设配套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大幅提高了耕田机械化作业能力。连日来,为推动秋播秋种工作顺利开展,我区鼓励大户购买播种机、旋耕机,并为他们申报农机购置补贴,指导他们进行深耕细作,一体推进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施肥、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治,有效提升了秋播秋种的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高效、优质、安全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速推进秋播秋种工作,确保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全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亭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