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统计局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1-06-15 00:00 来源:亭湖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和谐新亭湖”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六化联动”战略,抢抓江苏沿海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8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2.2:48.2:39.6调整为11:45.8:43.2,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5628元(按2010年年均汇率折算达5280美元)。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初步测算,2010年全区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7.02分。从四大类构成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达99.5%、96.8%、100%、87.36。从具体指标看,25项指标中已有22项指标达标。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实现丰产丰收。201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18.3亿元,林业0.8亿元,牧业18.8亿元,渔业3.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4亿元。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区粮食产量达26.07万吨,增长2%;棉花总产1.99万吨,增长10.8%;油料总产1.33万吨,增长1%。

   2010年,全区拥有农业龙头加工企业50个,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实现销售2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4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13个,农民专业协会32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06万千瓦。新增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6.5万亩、2万亩,高效农业比重达60.5%,设施农业占高效农业比重达32.6%。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3.27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27.8%。大力推进“绿色亭湖”建设,栽植树木510万株,折实造林4.2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3.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10年,全区309家定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8.61亿元,增长85.7%;利润总额17.99亿元,增长70.9%。销售超亿元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92家、1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

   建筑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94435人,施工总面积达12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04.7万平方米,全年新承接高层建筑222幢,其中超高层7幢。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69亿元,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聚焦新特产业,创新区直部门和大块“1+1”联动招商模式,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枯枝牡丹节暨经贸洽谈会,全年累计招引千万元以上项目26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37个,亿元以上项目78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累计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分别比去年增加11个、3个。

   房地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住宅投资30.28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9.95亿元,办公用房投资2.1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78.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9.68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面积137.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2.22万平方米;房屋销售额72.12亿元,其中住宅44.95亿元。

   五、内贸外贸

   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发展提速,40多家物流、市场企业入驻,竣工市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建军路中心商业区、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街区加快发展,亭湖新区商务商贸区集聚效应不断提升。龙头项目引进成效显著,奥威斯梦幻水城、绿地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30家服务业企业纳税超千万元。

   始终将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2010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5%,其中出口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4%,进口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8.5%。全区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7.4%。

   六、财政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10年,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52.6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同口径财政总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2.3%;税收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8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9.1%。

   七、城市建设

   全面推进新区建设。抢抓331省道及跨通榆河大桥建设的契机,推动新区和老城区联动发展。突出规划引领,以建设大市区副中心为目标,深化亭湖新区城市控制性规划和整合规划,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加快提升配套功能,飞驰大道东延、极立大道等建成通车。加大拆迁力度,拆迁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配合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开发大道BRT、文港路、毓龙路、黄海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工程。

   加快完善配套功能。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交通等基础配套建设,投资超10亿元的市区首条入海大通道—331省道亭湖段全线贯通,新永公路至234省道接线竣工通车,234省道改扩建亭湖段、东环路北延和北环路东延全面实施,临海高等级公路、226省道改扩建亭湖段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农村交通条件加快改善,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改扩建农村桥梁86座,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

   冬春水利和“绿色亭湖”会战成效显著,累计新疏浚镇级以上河道2100公里、改造闸站221座,实施了覆盖7.71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40%、11.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5分,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八、各项社会事业

   加大教育改革制度,组建五大义务教育集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招生。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加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精心打造“15分钟社区医疗卫生健康圈”。新区医院门(急)诊楼顺利封顶,3所中心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120个村卫生室通过省卫生厅达标验收。积极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和“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不断健全优质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5个,申请专利421件。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荣获“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先进区”称号。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2010年,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1.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7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8.59‰,自然增长率为3.22‰。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3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14245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85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70元,比上年增长19.1%;恩格尔系数达3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50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2、7.8平方米。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2010年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805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

   大力提升保障水平。全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4万、4.2万、3.3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自覆盖面达到97.3%(97.4%、97%和97.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为99.4%。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亭湖统计年鉴—2010》公布数据为准。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