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粮食等重要农副产...

  • 访谈嘉宾: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马梅
  • 访谈时间:2021年08月25日 15:49
  • 访谈摘要: 详细回答了关于农田建设、粮食生产供给保供、“小田变大田”改革创新等相关问题。
文字实录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党组书记马梅与大家在线交流。马局长您好,欢迎您!


    [马  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在《在线访谈》栏目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解答大家所关心的增强和保障粮食等重要农副产品供给问题。


    [主持人]首先,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先请马局长为大家讲解一下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主要有哪些职能?


    [马  梅]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三农”工作发展战略,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来说有:统筹推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导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产业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指导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农业投资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环境监测、农业人才培育,等等。


    [主持人]近年来,我区在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  梅]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我区主要做法: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要求,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确保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以上、总产达到5亿斤以上。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主要范围,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管护使用新机制,不断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执法监管,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持续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主持人]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加大耕地保护方面,我区取得了哪些成绩?


    [马  梅]我区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模式转型升级,探索小田变大田、智慧农业与高标准农田相结合,认真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4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3%。以2020年为例,亭湖区盐东镇坞港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万亩,项目总投资1750万元,按照“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的要求,通过小田变大田、土地复垦、河道整治等方式,共平整土地7210亩,新增可耕作面积178亩,其中耕地占补平衡面积78亩。

    一是夯实农田基础。针对项目区内土地平整度差、集中连片田块面积小、废沟呆塘多、土地未集中流转等现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平整力度,填埋废沟呆塘46023平方米,新建灌溉站12座、防渗渠9.38公里、机耕桥18座、各类涵洞152座、硬质道路20.30公里、集水井18组、输变电线路0.6公里。切实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优化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共栽植中山杉、垂柳等树种3000余株,坞港村不仅将原来种植旱作物为主的耕地变成种植稻麦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而且村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达到了道路循环畅通,河道水清岸绿,农田平整成片,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三是促进增产增收。坞港村境内土地已全部实现流转,全部由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主要种植糯稻、南粳9108等优良稻麦品种,产品直供日本,稻麦亩均产量均达1200斤以上,亩均利润达500元以上。土地流转后,土地租金不仅仅能保证广大农民的收入,更使村集体年收入从原本不足15万元提升到80万元以上。



    [主持人]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项目制试验任务情况,江苏省盐城市是全国唯一一家承担该项试验任务的地区,我们亭湖区作为全市先行者创塑的“小田变大田”亭湖模式,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小田变大田”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和优势呢?


    [马  梅]我区抢抓江苏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机遇,在黄尖镇和便仓镇试点省级“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及时总结经验,编制出台了《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实施办法》,因地制宜设立自种和流转区域,组织实施田块互换整合,流转区采取“多户一块田”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自种区采取“一户一块田”模式,解决小农户“好种田”的问题。同时,在自种区预留一定面积的示范保障田块,引导小农户采用社会化服务方式种田,也为已进城入镇的农户将来回村种植经营预留空间。通过高标准农田与“小田变大田”有机结合,实现“惠群众、强集体、壮主体”。一是惠群众。试点镇村农民总结出改革的三个“好”:种好田,让愿意种田的农户种上条件最好的田,种田意愿更强;好种田,全程社会化服务让种田更高效,种植成本更低;种田好,粮食品质和产量得到双提升,农民增收更多。二是强集体。经统计,试点村土地渗溢面积在6%-10%之间,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生产更方便、生活更舒适、环境更生态;解决了“一户多块田”引起的耕种摩擦,降低了土地流转谈判成本,有效防范土地整治与统一流转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升了基层组织权威,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三是壮主体。村集体牵头组建家庭农场联盟等联合体,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开展社会化服务,改变了过去的粮食、蔬菜、中药材等散乱夹花式种植布局,升级成有组织的规划种植,形成村集体组织、家庭农场示范、小农户参与的经营格局,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标准,扩大了规模优势,也提高了新型主体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主持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确实离不开改革创新。那么,请您谈谈今后一段时间我区还有哪些重点工作和打算?


    [马  梅]我区将持续深化“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土地综合利用创新试点。补强农业基础,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快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稳定水稻等粮食作物面积。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加快建立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主持人]谢谢马局长为我们详细回答了关于农田建设、粮食生产供给保供、“小田变大田”改革创新等相关问题。再次感谢马局长,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马  梅]谢谢主持人,谢谢网民朋友!


    [主持人]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