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人
1.采购人:盐城市亭湖区民政局
2.地址:盐城市亭湖区大星南路58号
3.联系电话:13851319578
4.联系人:王先生
二、采购代理机构
1.采购代理机构:江苏亿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地址:盐城市亭湖区长亭路3号长亭商厦2号楼
3.联系电话:18961991661
4.联系人:杨先生
三、项目名称
亭湖区民政局“护你前行”特殊困难家庭助学服务项目
四、公告期限
2025年9月28日至2025年10月10日18:00时
五、意见反馈时限
2025年9月28日至2025年10月10日18:00时
六、意见反馈要求方式
如有建议或意见,请以书面形式并加盖公章,注明联系人、联系方式,于2025年10月10日18:00时前送至我单位,逾期不受理(如邮寄,2025年10月10日18:00时之后到达本单位的邮件将不再受理)。
附件:
采购需求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探索构建我区多元化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模式,满足困难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使我区救助服务措施更有力度、救助服务内容更具深度、救助服务对象更感温度,切实兜准兜实兜牢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经研究决定,持续实施“纾困赋能,护你前行”特殊困难家庭高中子女成长支持项目,现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背景
前期调查发现,我区部分有高中学生的特殊困难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家庭的完整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依靠自身摆脱困境的潜力明显不足。此类特殊困难家庭大多无法通过自身途径获取学生科学合理的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其结果就是整体升学率低下、辍学率过高、就业率降低,孩子成年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服务对象
本项目聚焦亭湖区特殊困难家庭(低收入人口家庭以及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陷入困境的家庭)中愿意参加本项目的高中学生及就读高中的困境儿童,如人数较多,则按照学业成绩、品德表现及学校推荐等方面进行综合认定,择优选择。
三、任务目标
(一)实现服务对象的自我增能
全面评估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亲子关系、学业状况、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网络,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精准服务方案,开展学习规划、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与适应能力。
(二)学业提升与职业规划指导
帮助服务对象优化学习方法、管理学习压力、疏导情绪,提高学业成绩。并结合个人兴趣与特长,确保选择适合的院校、专业,帮助其尽可能地在毕业后能够获得自己期待的职业岗位。
(三)增强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
根据调查结果,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亲子关系改善、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促进服务对象的综合素质提升,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自信心。
(四)构建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有效的资源链接,帮助服务对象获得来自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在各方面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打破代际困境传递
通过系列专业服务,为服务对象赋能,帮助服务对象在困境中找到前进的动力,逐步改变家庭的困境状态,最终实现代际困境的打破,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带来可持续的改善。
(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设计有针对性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四、服务内容
(一)“四维评估,量身建档”走访评估服务
1.全方位生态系统评估
微观系统(家庭):社会工作者上门一一走访服务对象家庭,了解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功能状况等基础信息。
中观系统(学校):向服务对象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其在校人际关系、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情况。
外部系统(社区):对社区工作人员、邻居、同伴群体等进行访谈,了解服务对象与社区环境的关系及其对服务对象的影响,了解服务对象目前已经享受相关政策情况。
宏观系统(社会环境):收集相关政策文件、文化背景等资料,分析社会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服务档案动态管理
项目组根据评估资料,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个人档案,包括背景信息、学业表现、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网络、服务计划等内容。每季度进行更新,记录服务对象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二)“暖心强志,振翅未来”心理支持与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1.“暖心行动”即时心理危机介入
打造“QQ心里话树洞”平台:向服务对象公开QQ线上匿名倾诉平台,服务对象可以随时倾诉心声,社会工作者及时回复并提供专业建议。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走访与交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困扰,发现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服务对象,及时介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健康课:定期为服务对象开展有趣的、互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预防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
2.“强志计划”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高校研学活动:组织服务对象参观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了解大学生活,聆听优秀学子分享感悟,动手参与实验,感受大学文化熏陶。
同辈分享成长会:每季度组织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分享,学习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共同提升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
参与白名单竞赛:鼓励服务对象参加各类白名单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竞赛获奖者给予表彰与奖励。
(三)“学海导航,筑梦未来”升学与职业规划服务
1.“学海导航”学习生活综合规划指导
个性化学习规划指导: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学习规划指导,帮助其合理安排课业时间,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习惯养成课程:开设学习习惯养成课程,通过具体的、操作化的系列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筑梦未来”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生涯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邀请相关的专家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结合学生特性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及未来的职业。
职业倾向与兴趣测评:为服务对象进行职业倾向测评,了解其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邀请职业规划导师为服务对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介绍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家社联动,协同育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服务
1.构建“家社校”构建服务矩阵
家长课堂: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提供家长教育、亲职教育、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做家长”,增强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支持。
社区资源对接:与社区、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建立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确保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帮助和资源支持。
2.“点滴奉献,志愿同行”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培养
设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让服务对象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服务时间
实施时间为一学年
六、服务过程
(一)“四维评估,量身建档”走访评估服务
1.全方位生态系统评估
项目初期,社会工作者根据区民政局提供的相关数据通过实地走访确定服务对象名册,并为每名服务对象开展全方位生态系统评估,通过微观、中观、外部和宏观四个层面的评估,全面了解每个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学业状况、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微观系统(家庭评估):通过上门走访,对服务对象家庭特性进行需求评估。
中观系统(学校评估):对服务对象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进行系统评估。
外部系统(社区评估):访谈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健康与学业辅导的各类资源进行了解评估。
宏观系统(社会环境评估):经过相关的政策梳理、研读,对相关的政策支持进行评估。
2.服务档案动态管理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其中包含背景信息、学业表现、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网络等。根据档案,为每名服务对象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二)“暖心强志,振翅未来”心理支持与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1.“暖心行动”即时心理危机介入
搭建 “QQ心里话树洞”平台,帮助服务对象应对学业和家庭压力,使得服务对象可以通过匿名倾诉的方式表达心理困扰。
心理危机干预:在服务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师及时识别并干预有心理危机的服务对象,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家庭介入。通过系列服务,让存在心理危机服务对象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家庭支持,帮助走出困境,重拾自信与学习动力。
心理健康课:定期为服务对象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帮助服务对象减轻压力,并能够更有效地调整学习与生活状态。
2.“强志计划”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高校研学活动:组织服务对象参观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向服务对象展示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聆听了优秀学子分享成长经验。激发服务对象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未来发展目标。
同辈分享成长会:每季度举行一次服务对象之间的成长分享会。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经历,通过同辈间的彼此互动,帮助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力,提升自信心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与白名单竞赛:按照教育部公示的白名单赛事。组织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海导航,筑梦未来”升学与职业规划服务
1.“学海导航”学习生活综合规划指导
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规划指导,为服务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和课程优化建议。让服务对象在接受专业指导后能够更加高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尤其是在理科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显著进展。
学习习惯养成课程:开设学习习惯养成课程,帮助服务对象养成高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方面,让服务对象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
2.“筑梦未来”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生涯规划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邀请教育咨询专家通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各大高校的录取条件、专业特色及发展前景。帮助服务对象科学合理的填报高考志愿,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职业倾向与兴趣测评:社会工作师为服务对象进行了职业倾向测评,并邀请职业导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四)“家社联动,协同育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服务
1.构建“家社校”构建服务矩阵
家长课堂: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内容涉及家庭教育方法、子女心理疏导技巧、高中学业指导规划等方面,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教育水平。
社区资源对接:社会工作师与社区、学校等多方协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公益课外辅导,有效缓解服务对象的学业和心理压力。
2.“点滴奉献,志愿同行”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培养
鼓励并组织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服务对象通过志愿服务,实现“服务他人,成就自我”的目标。
七、项目经费
拟按人均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执行,人数不低于40人,项目总费用不超过20万元。
盐城市亭湖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