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是我区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因其危害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水平高等特点,在干旱少雨年份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蔬菜产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今年我区降水持续偏少,十分利于小菜蛾生长繁殖和扩散危害,预计我区3代小菜蛾呈偏重发生趋势。
一、当前成虫性诱情况
4月1日在黄尖镇放置小菜蛾性诱监测设备,截止到4月28日单盆累计诱蛾906头,去年同期单盆累计诱蛾127头,是去年同期的7.1倍,列近5年第1位。今年小菜蛾成虫发生早、蛾量大,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小菜蛾4月下旬进入发蛾盛期。
二、防治意见
根据我区小菜蛾成虫发生情况,预计幼虫防治适期在5月上旬。各地要综合运用物理阻隔、性诱剂迷向、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小菜蛾发生为害。
1.防虫网阻隔。在棚室周围覆盖40目及以上防虫网,阻断小菜蛾成虫入侵产卵为害,还可兼防黄曲条跳甲、菜青虫、蚜虫等害虫。
2.性诱剂迷向。亩用30~40根小菜蛾性迷向丝干扰成虫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控制下一代小菜蛾发生为害。
3.生物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短稳杆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延缓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
4.化学防治。在害虫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期,轮换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溴氰虫酰胺、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药剂进行防治,5~7天后根据残留虫量,决定是否再防治一次。药剂选择上,应搭配虱螨脲等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延长持效期,还可添加有机硅、激健等助剂,提高防治效果。
三、注意事项
1.根据《2024年全省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盐城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已经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应暂停或慎用上述两种药剂。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控制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采收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
2.施药时使用高效药械,提高农药利用率,保证防效,同时确保蜜蜂、家蚕、鱼类等其它生物安全。
3.施药后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要主动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农药销售者。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