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824G/2025-20716 组配分类 现代农业
发布机构 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5-04-2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亭农四季(第116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意见

为切实做好2025年我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大豆和玉米兼容发展、丰产丰收,特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防控技术意见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线,综合应用健康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抓住病虫发生窗口期实施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二、防治重点

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茎枯)病、炭疽病、叶斑病,斜纹夜蛾、烟粉虱、大豆蚜虫、甜菜夜蛾、豆秆黑潜蝇、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等;

玉米:南方锈病、锈病、茎腐病、穗腐病、褐斑病、小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蚜虫、地下害虫等。 

三、防控技术

加强监测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选择适合本地的抗耐病虫品种,在开好田间沟系、科学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种子处理+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从而达到高效、绿色、经济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1、种子处理。精选种子,剔除病粒、虫粒和杂质等,播种前要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处理以防地下害虫、大豆根腐病、草地贪夜蛾、蚜虫等苗期害虫为主。大豆:防治大豆根腐病可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咯菌腈等成分的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和大豆蚜虫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玉米:为更好防控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剂对玉米种子进行二次包衣,以弥补原种子处理剂的不足,达到一播全苗、壮苗。

    2、理化诱控。基于害虫趋化性的特点,可采取性诱剂、食诱剂等理化措施。性诱剂:可选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性诱剂诱杀雄虫,亩用1-2个性诱捕器,集中连片使用;食诱剂:亩洒食诱剂20米条带,用药液量0.1升,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

    3、科学用药。大豆苗期-分枝期(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大豆、玉米苗期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蚜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玉米喇叭口期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等刺吸类害虫可选用噻虫·高氯氟、高氯·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可结合使用植物诱抗剂增强植株抗逆性,做到一次用药兼治大豆玉米病虫。开花期-成熟期,此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抓住低龄幼虫最佳防控时期合理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实施统防统治控制中后期病虫为害。根据大豆锈病、叶斑病、豆杆黑潜蝇、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玉米锈病、小斑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发生情况,在大豆开花期、玉米抽雄吐丝期,依据监测结果,明确主攻对象和兼治对象,掌握在主要病虫关键防治时期,选用对路药剂实施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控病害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控虫害,可在害虫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也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虱螨脲等药剂。

四、注意事项

1、大豆种子处理使用种衣剂直接拌种,无需加水稀释(大豆种子易吸水皱皮),用拌种机或干净容器(塑料袋等)进行拌种,时间不宜太长,拌种后阴干即可播种。

2、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添加增效剂、沉降剂,确保每亩药液用量2升以上。选择晴好天气用药,高温时期中午时段不能喷药,施药宜在清晨或傍晚,用水量要足,施药部位要精准。

3、要合理选择药剂品种,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保护农田环境。农药使用过程中通过多次清洗等方式减少、清除包装废弃物内农药残留,使用后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