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病害,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在杂交水稻、杂交制种稻上发生尤为严重。因此在防控上要实行“源头管控、预防为主、全程防控”的策略,力争水稻制繁种田不发生疫情,确保新发疫点早发现、早处置,新发疫点处置率100%。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一、严格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止调运带菌种子的远距离传播。
二、推广农业措施。病害发生区可推广水旱轮作或种植较为抗病的粳稻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避免串灌、漫灌,防止病田水流向非病田,及时清理病稻草。
三、进行种子处理。可选用20%噻唑锌200-400倍液常温浸种36-48小时后催芽播种;或使用40%三氯异氰尿酸300-6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水洗净后,再用清水浸种12小时后催芽播种。
四、开展药剂防治。在秧苗移栽前进行喷药预防,田间见病后及时全面药剂封控,并对周边区域扩大范围施药保护,对发病中心由外而内进行喷药,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噻霉酮、春雷霉素等。施药机械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台风、暴雨后要及时补治。
五、注意事项
1、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要求,不可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以免影响稻种的发芽率及药剂处理效果。
2、浸种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药液,残留药液不能倒在桑园、鱼塘以及蚕室旁,以免鱼类、家蚕等中毒,药剂处理过的种子不可食用或作饲料。
3、农药使用过程中通过多次清洗等方式减少、清除包装废弃物内农药残留,使用后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