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824G/2025-20328 组配分类 现代农业
发布机构 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5-02-18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亭农四季(第108期)小麦当前田间管理技术

在越冬期经历了罕见的冬旱后,小麦田土壤墒情明显不足。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区将持续无有效降雨的天气。这对处于返青期的我区小麦,一是影响小麦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如果根系无法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容易导致小麦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卷曲,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小麦的整体生长发育。二是影响肥料的利用效率,干旱容易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难以溶解和全段时间施用的返青肥难以被吸收利用,造成小麦营养缺失,影响分蘖和穗分化,最终导致小麦产量下降。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特提出如下田管建议:

一、适时喷施返青水。浇返青水时,要注意控制水量,避免大水漫灌,以浇透为宜,确保水分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要克服等雨、惜本思想。一般宜掌握在“冷尾暖头”、气温回升至日均温≥3℃、“夜冻日消”的晴天,浇灌水量不宜太大,以每亩40-50立方米为宜;沟灌时注意洇灌满沟水渗透至畦面(以上午灌水,入夜前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如田面不平整导致田间积水,则应速灌速排并注意“昼灌夜排”,防止冰冻伤苗及涝渍危害;盐碱地干旱时以喷淋(下渗)为宜,不宜沟灌,以防返盐而影响麦苗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抗旱水源,小河小沟断流水含盐量较高,不宜作为抗旱用水。

二、及时追施返青肥。返青至拔节前要因苗制宜,分别采取“促弱(苗)、控旺(苗)、稳壮(苗)”技术措施,打好丰产基础。

1)对弱苗,早施返青接力肥“促弱”。对基苗肥用量不足、叶片明显落黄或群体茎蘖数明显不足的田块,尽早适量追施返青接力肥促进弱苗转化,追肥用量严格控制在每亩尿素7.5-10公斤,可肥水结合或降雨(或喷施返青水)前后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对晚播小苗,只要基本苗和基肥用量足、叶色正常,“小而不弱”,无须使用返青接力肥。

3)对群体适宜、叶色正常的一、二类苗,不要追施返青肥,创造条件重施拔节孕穗肥,要坚持“不落黄、不拔节”不追肥的原则,确保拔节前“稳长”。要改变不分苗情状况抢在降雨前后大量追施返青肥的传统做法,转向防低效生长、无效分蘖过多、群体恶化、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倒伏。

4)对旺长苗适时镇压或化控。对返青期叶龄偏大、群体茎蘖数过多(预期穗数2倍以上)、叶色偏深、明显旺长但尚未拔节的田块,要坚持控肥、控水,及时采取化控措施,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基部节间过长、群体恶化和后期倒伏。

三是积极防御“倒春寒”。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麦苗苗质较嫩。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降温,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容易冻死冻伤。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低温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在冻害发生后2-3天要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对产量影响不大,不必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