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现代化建设多元突围 小城区显露大幸福

发布日期:2025-10-29 09:55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期,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迎来了一支考察团队,其成员由来自国内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新闻媒体工作者组成。他们此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亭湖区的城市发展经验。

亭湖区地处长三角北翼,近年来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智慧政务构建起高效服务网络,生态湿地与艺术融合焕发新生机,老旧小区改造“逆生长”,民生服务全龄段贴心覆盖。

亭湖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裴书记表示,期望借助此次考察团的专家智慧,深入挖掘城市发展中潜在的问题与机遇,并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系统治理与创新实践,探索出“宜居、韧性、智慧、绿色”的城市发展新路径,打造更优质的城市生活环境。

智慧政务,勾勒幸福民生“新图景”。

在亭湖区,智慧政务的触角已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清晨,万户新村社区独居老人张女士通过“翼安居”小程序一键呼叫助老服务,不到15分钟,社区志愿者便上门协助她完成健康监测。“以前有事只能打电话,现在用手机点两下,社区就知道我需要什么。”这一便利,得益于亭湖区数据局构建的“城市数据资源池”——通过整合全区77个数据库、19.39亿条数据、150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AI云辅导”智能解答。

高效的治理藏在看不见的数据流中。今年以来,亭湖区12345热线社情民意AIGC平台捕捉到多个社区关于“老旧小区充电难”的集中诉求。平台负责人王明立即协调住建、电力部门,30天内启动12个试点项目,在万户新村等社区增设300个智能充电桩。“数据实时预警让问题的解决速度提升5倍。”王先生指着监控大屏上的数据波动说道。据介绍,该平台凭借精准治理能力,获评中国信通院“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应用大赛三等奖。

智慧社区的温暖,还体现在对老年群体的细节关怀中。在五星街道,社区网格员张先生的手机每天都会收到“独居老人安全预警”信息。该预警系统通过反向门磁、智能烟感设备,能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推送至网格员,实现对独居老人安全的及时保障。

从政务大厅到居民家门口,亭湖区智慧转型的每一步都紧扣民生需求。该区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嵇书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不是堆砌技术,而是让城市像‘活细胞’一样,对群众的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生态艺术,绘就文旅融合“绿画卷”。

亭湖区黄尖镇潮间带艺术村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居住于此搞艺术创作的人,傍晚会在花香中入眠,清晨会被鸟鸣声唤醒。”这座东邻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西南有盐城林场环绕、北靠新洋港渔港的村落,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其充分发挥“鹤、海、盐、林”的核心自然资源,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湿地旅游区。

驻村艺术家汉先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亭湖区政府与中书协、中美协、中国作协、荣宝斋画院、波兰波兹南美院、波兰利平斯基音乐学院等国内外顶级文艺团体及院校开展合作,通过“留鸟+候鸟+栖飞”3种方式,邀请180余名中外知名艺术家加盟入驻潮间带艺术村。“这里不仅有名家大师工作室及写生创作培训中心,还定期举办各类书画作品展、文学论坛、音乐会等,可以说是艺术家和潮流人士的理想家园。”汉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举行的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潮间带艺术村成功通过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的核查,获颁SGS首张景区ISO14068-1碳中和宣告核查声明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证书。

有专家认为,黄尖镇的生态保护实践之所以获得国际认可,在于其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综合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生态层面,通过引入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念,建设候鸟友好型水稻田,有效筑牢了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根基,显著提升了区域生物多样性;社会层面,构建了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体系,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经济层面,潮间带艺术村的兴起不仅激活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新动能,更成功规避了传统工业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潜在威胁。

民生服务,奏响城市温暖“交响曲”。

“王奶奶,助浴车在3栋楼下!”每周三上午,助浴员张女士都会推着移动沐浴车走进五星街道。82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曾因摔伤卧床半年,如今通过“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和每周的助浴,已能独立散步。“孩子们在外地忙工作,很少回来。政府安排人员上门照顾,给我们这些独居老人带来了亲人般的温暖。”王奶奶的经历,映照着亭湖区“原居颐养”模式的民生光芒。

在亭湖区,民生服务的创新始终围绕“人”展开。针对“一老一小”问题,全区共开设了7家养老机构,均实现医养一体、康养一体,1543张床位可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长期托养和康复护理刚需;常态化运营的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累计有178个,包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老年助餐点26个、“嵌入式”小微机构10个,城市社区基本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此外,政府开发的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引入电商培训项目,帮助数十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

在城市更新中,居民是主角。亭湖区朝阳片区改造时,76岁的居民议事会成员赵建国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大家说想要个小广场,设计方就把原计划建设的停车场改成了‘怀旧街区’,现在每天都有老邻居来下棋。”他说,这种“决策共谋、建设共参”的模式,让朝阳华府南府项目提前3个月交付,430户居民7年未安置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亭湖区民政局局长杨局长看来,无论是智慧政务的“数据跑腿”模式,还是居民积极参与共治的城市更新实践,都是亭湖区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城市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直接体现。“城市的温度,不在于高楼大厦所彰显的高度,而在于每个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杨局长认为,城市的发展不应仅仅追求物质层面的建设,更要关注居民的精神需求和生活质量。只有让居民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才真正具有温度和生命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