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末-拔节初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二代白背飞虱、早栽早播水稻纹枯病、稻叶瘟、三代稻纵卷叶螟、三代灰飞虱、细菌性病害等。
一、发生趋势
1、二代白背飞虱:一代白背飞虱成虫迁入峰次多,盐东镇智能测报灯灯诱,7月16日出现第3个迁入峰,峰期虫量8头。7月19日田间调查,见虫田率70%,平均百穴虫量66.5头,栽插早的田块虫量较高,百穴虫量450头,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智能测报设备监测数据分析,预计7月28日前后将出现二代白背飞虱低龄若虫三峰,总体发生程度为偏轻发生。
2、纹枯病:目前人工移栽、机插水稻早栽田已开始查见病株,始见期较常年晚3天,随着水稻群体的增大,适宜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将促进病害的发生,预计水稻纹枯病将于8月上旬开始进入发病盛期,中等至偏重发生。
3、稻叶瘟:今年水稻生长前期叶瘟发生早于常年,发生程度略重于常年,目前我区高感水稻稻瘟病的糯稻、南粳系列等种植面积较大,若阴雨天气增多,十分有利于叶瘟的发生、扩展。
3、三代稻纵卷叶螟:智能性诱,三代稻纵卷叶螟7月21-25日,便仓、新兴、黄尖监测点开始陆续见蛾,盐东镇智能测报灯灯诱,7月25日见蛾1头。7月21-24日田间赶蛾,平均亩蛾量10头以下。7月19日田间调查, 查见卷叶和幼虫,以4-5龄幼虫为主。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智能测报设备监测数据分析,预计三代稻纵卷叶螟7月下旬自然发生程度为轻-偏轻发生,8月上旬进入本地虫源卵孵高峰,中等发生,近期如有外地虫源继续补充迁入,发生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4、三代灰飞虱:7月19日调查,见虫田率80%,平均百穴虫量40.5头,以低龄若虫为主,发生程度为轻发生。
5、细菌性病害:受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将给我区带来阵雨或雷雨并伴有大风天气,十分有利于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扩展、蔓延,老病区以及杂交制种稻田要主动用药,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预防工作。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主治二代白背飞虱、早栽早播早发水稻田纹枯病、主动预防稻叶瘟和老病区、杂交制种稻田细菌性病害,挑治三代稻纵卷叶螟、兼治三代灰飞虱。
2、施药适期:用药时间在7月29-30日。
3、药剂配方:
(1)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吡蚜·异丙威、三氟苯嘧啶。
(2)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甲氧·茚虫威、甲维·茚虫威、阿维·茚虫威。
稻桑混栽区:可选用稻丰散加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用。
(3)防治稻叶瘟:可选用稻瘟酰胺、稻瘟·三环、春雷·三环唑等。
(4)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井冈·噻呋、噻呋·戊唑醇等。
(5)预防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噻霉酮等加有机硅助剂(丝润等)对水喷雾。
4、施药方法: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40公斤,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器亩用水量20-30公斤,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少于2公斤。用药前必须上足水层1寸以上,用药后保水5-7天。多阴雨天气下施药,每亩加入有机硅(丝润等),可显著提高药剂耐雨水冲涮能力和防治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1、褐飞虱对噻虫嗪产生极高抗药性,不要使用噻虫嗪单剂及其复配剂,同时要避免单独使用吡蚜酮、呋虫胺单剂。
2、秧苗叶片有露水或雨水时勿施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严格遵守农药操作规程,避开高温时段用药,做好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严防发生人畜中毒。
3、蚕桑地区要选用安全性好的药剂,禁止使用沙蚕毒素类药剂,并要避免药液污染桑叶。养蜂区域禁止使用丁虫腈。
4、用药后田水严禁直接排入水产养殖区域。
5、保护农田环境。农药使用过程中通过多次清洗等方式减少、清除包装废弃物内农药残留,使用后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
6、注意轮换使用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