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保护地豇豆正处花荚期-采收期,露地豇豆正处于抽蔓期-花荚期,近期在豇豆上查见的病虫有病毒病、灰霉病、蓟马、蚜虫、潜叶蝇、甜菜夜蛾等,具体发生情况与防控措施如下:
一、发生情况
1.豇豆病害:6月4日在便仓镇、新兴镇调查15块大棚豇豆、10块露地豇豆,查见豇豆病毒病、豇豆灰霉病,总体轻发生。
豇豆病毒病:病株率4.4%(0—40%),病叶率0.4%(0—3%)。
豇豆灰霉病:病株率3.2%(0—50%),病叶率0.2%(0—3%)。
2.豇豆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潜叶蝇、甜菜夜蛾,总体发生较轻,个别棚块发生偏重。
蓟马:6月4日调查25块豇豆田,百花虫量308头(0—550头)。蚜虫:5月27日调查,百株蚜量5.2头(0—16头),随着气温升高,蚜虫发生量上升迅速,6月4日调查的豇豆蚜虫百株蚜量330头(0—850头)。潜叶蝇:总体发生较轻,平均虫株率2.1%(0—12%),百叶虫道3.6条(0—19条)。甜菜夜蛾:仅在个别棚块查见,百叶虫量0.08头(0—2头)。
二、趋势分析
6月份大棚豇豆处于采收期,也是蚜虫、蓟马、煤霉病、轮纹病、白粉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蓟马、蚜虫、烟粉虱等危害将急剧上升,煤霉病、轮纹病、白粉病等病害侵染危害程度也将发生加重。
三、防治意见
1.农业措施:浇水时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及时通风降湿,降低棚内湿度,通过生态调控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理化诱控:昆虫信息素迷向或诱杀。露地或棚室内,在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始见期,放置性信息素迷向产品。棚室内,悬挂蓝板+蓟马信息素诱杀蓟马等害虫。生物食诱剂诱杀。根据蓟马喜甜的特点,农药稀释后,可按照每15升药液添加20-60毫升的比例加入蓟马食诱剂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喷施生物农药。苗期开始,根据虫情可喷施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等防治蓟马,发生严重时,可用金龟子绿僵菌与适宜的化学杀虫剂混配进行防治。释放天敌昆虫。在覆盖防虫网后,释放小花蝽、捕食螨等防治蓟马,兼治粉虱、蚜虫、叶螨等其他小型害虫。免疫诱抗与生长调节。在初花期、初果期,喷施二氢卟吩铁、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及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保花保果、提高植株抗病性的作用。
4.科学用药:选用登记在豇豆上的高效农药,严格按照标签规定的剂量、使用次数施用,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用药,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
苗期至采收前:杀虫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唑虫酰胺、虫螨·噻虫嗪、甲维·氟虫酰等药剂。杀菌剂选用蛇床子素、硫磺·锰锌、苯甲·嘧菌酯、吡萘·嘧菌酯、氟菌·肟菌酯、腈菌唑等药剂防治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
开花结荚至采收期:杀虫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双丙环虫酯等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药剂。病害防治药剂可参考苗期至采收前。
四、注意事项
在做好蔬菜病虫化学防治,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要优先大力推广绿色防治措施,如性诱剂、色板等,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采摘期严格选药。采摘期的害虫防治,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安全间隔期符合要求的化学农药和高效助剂进行联合使用。
2.注意高温施药安全,施药者要做好喷施保护,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同时确保蜜蜂、家蚕、鱼类等其它生物安全。
3.施药时应使用高效药械施用,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防效。
4.施药后要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要主动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农药销售者。不得随意丢弃,更不能抛入河塘中,避免污染农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