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824G/2023-17786 组配分类 现代农业
发布机构 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08-16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亭农四季(第43期)——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亭农四季

(第43期)

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2023811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当前我区的水稻已经开始进入拔节长穗期,是强根、壮杆、稳穗数、攻大穗的关键时期。今年我水稻由于前期过程性降雨较多,部分直播稻田块存在基本苗过多、杂草封闭化除效果、药害重等问题,苗情基础不好,苗情不平衡性较大,苗情较为复杂,苗势较弱,生产风险隐患较大。

针对当前水稻苗情和气象特点,我们要因苗制宜,分类指导,围绕稳长促壮攻大穗、防灾减灾保安全的目标,切实加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为水稻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具体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水浆管理,构建高质量群体。要根据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苗情,加强分类指导,继续抓好水浆管理。对搁田效果不理想,群体偏大的田块,要疏通沟系,继续搁田并适当重搁,促进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对部分迟播、迟插等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可增施尿素加复配硅、锌、钾肥等,每次3~5公斤,实行带肥轻搁田,促进苗情转化,争取分蘖成穗对群体适中、处于拔节长穗期的田块,要保持干湿交替,前水不见后水,促进幼穗分化。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要建立水层,灌浆结实期间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保证土、水、气协调,提高抽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提高后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直至收获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二是强化穗肥施用,争足穗攻大穗。以生育进程为基础,坚持肥料减量增效原则,依据水稻苗情及叶色褪淡状况,适时适量施好穗肥。对生育正常,群体大小适宜、搁田措施到位、叶色褪淡明显田块,依据叶龄进程,适时施好促花肥和保花肥。穗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40%。促花肥和保花肥尽量分两次施用,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3.5~4.0时亩施高浓度复合肥15公斤加尿素5公斤左右,保花肥在叶龄余数为1.5~2.0时亩施尿素5~7.5公斤。对生育偏迟,群体不足、叶色褪淡不明显的田块,在继续实施搁田的基础上,促花肥和保花肥于叶龄余数3.5~3.0时,一次施用且减少用量。群体不足,叶色褪淡明显的田块,穗肥可提前0.5~1个叶龄期施用,并适当增加用同时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能百旺等叶面肥对于群体旺长型,穗肥施用可推迟一个叶龄左右,视叶色褪淡情况,可酌情减少用量。

三是强化抗灾救灾,力夺丰产丰收。水稻生育后期是台风、暴雨、异常低温、极端高温频发季节,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意识,关注灾害性天气和灾害发生动态,提高防灾减灾的时效性、针对性,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关注病虫预测预报,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技术措施意见,加强水稻中后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病虫灾害损失。

涝灾:块发生涝灾脱水后,突击抢施补伤肥,可以每亩补施尿素3.5- 4公斤或12.5-15公斤高浓度复合肥。严禁重肥猛促,以免造成中期猛长。施肥重点放在重施穗肥攻大穗上,受灾严重的田应分次施用穗肥。大面积轻灾田,除少数分蘖不足的田块外,一般不施肥。孕穗期:千方百计养根保叶促后期的生长发育。如主茎已死,可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促使高节位分蘖发育成熟,以挽回一部分损失。灌浆期:已经黄熟的水稻受涝,水退后要及时抢收,以防稻株倒伏,造成因谷粒霉烂和发芽而造成产量损失。

风灾应以施好补伤肥促转化,促进中小分蘖的发生成穗,最大限度弥补因亩穗数减少而引起的产量损失,可以施速效氮肥并喷洒磷酸二氢钾、能百旺叶面肥促根保叶对于抽穗后但灌浆未完全的田块发生大风灾害,应根据灾害程度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对损失较大田块应考虑改种植其它生育期短的作物已经成熟的水稻,在大风来临之前,应及时组织抢收。来不及抢收的,应顺风压倒,以免稻株被大风吹倒,造成大量谷粒脱落。对被大风吹倒而离成熟还有较长时间的水稻,应及时扶理。同时,还应加强田间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倒伏后谷粒发芽或霉变。

冰雹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能百旺等叶面肥,促进水稻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水稻植株受损,易暴发各种病害,应突击抓好病虫害防治对于受灾严重田块,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

干旱增施有机肥,追肥“以水带肥”方法,施肥与灌水相结合,应用长效化肥,缺硅土壤增施含硅复合肥。

高温热害有条件的可采用日灌夜排,或实行长流水灌溉,亦可降温增湿。可即采用机动喷水或喷灌技术,一次喷水的降温效果只能维持2小时左右,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采用多次喷水方法,但喷水应避开开花时。适当追施肥料孕穗期受热害的轻灾田块,还应在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可亩施尿素2-3公斤,也可根外喷施磷钾肥和磷酸二氢钾、能百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减轻高温伤害程度,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