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824G/2023-18489 组配分类 现代农业
发布机构 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11-06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亭湖农四季(第51期)—2023年亭湖区秋播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亭农四季

(第51期)

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                 2023116

 

2023年亭湖区播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区已经进入秋收秋种关键时期,抓实播作物施肥管理,对不断提升粮油、蔬菜等作物产量水平,稳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制定2023年亭湖区播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 小麦

(一)施肥原则

1. 依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平、目标产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施肥总量和基肥追肥比例。根据强、中、弱筋小麦需肥规律,氮素基追比应分别控制在5:56:47:3 左右;磷肥、钾肥原则上一次性基施。

2. 鼓励秸秆适量还田,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根据土壤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二)施肥建议

1. 基肥

小麦全生育期氮、磷、钾肥亩纯用量分别控制在16-20 公斤、4-6 公斤、3-5 公斤,各地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距离重要水体远近等确定适宜的化肥用量。施用有机肥的地块宜选用商品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粪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比例(以氮计)以20%-30%为宜。提倡采用“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技术模式,较常规施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缓释氮比例控制在30%-40%,高、中肥力土壤采用“一基一追”模式。在缺锌地区可以亩基施硫酸锌1-2 公斤,或结合叶面喷施。

2. 追肥

1)苗期至分蘖期:对于基肥施用过量、营养过剩、麦苗旺长的地块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适当控制春季分蘖,可不追施氮肥,防止茎蘖数过高、群体过大、后期倒伏减产;对于基肥施用不足、迟播肥少的弱苗应抓紧早施追肥,促弱转壮,确保临界期养分需求。一般每亩施用尿素5-8 公斤。

2)返青至拔节期:小麦长势正常、群体茎蘖数适宜的田块,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 厘米、叶龄余数2.5 左右适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用尿素5-8 公斤;苗小苗弱,茎蘖数不足的田块,要及早追肥,并适当增加化肥用量;反之,群体茎蘖数过多,叶片较长,拔节较早的田块,拔节前以控肥为主,适当推迟追肥时间、调减用量。

3)孕穗至灌浆期:针对穗型大、粒数多的一、二类苗,促进籽粒充分灌浆,挖掘增产潜力,在剑(旗)叶(最后一张叶片)露出一半时可亩追施尿素5-8 公斤。结合“一喷三防”合理喷施叶面肥,在小麦灌浆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 公斤和尿素0.5-1.0 公斤,兑水50 公斤喷施,每次间隔7-10 天,也可选用含氨基酸、腐植酸的水溶性肥料。叶面喷施以晴天的早上或傍晚效果较好。

3. 其他建议

要注意清沟理墒,加深麦沟,确保沟沟相通,利于排灌,以防渍害。

二、 油菜

(一)施肥原则

1. 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品种类型、种植密度、种植时间、目标产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减氮、控磷、调钾、补硼”的总体策略,科学确定氮磷钾肥料用量,适当减少氮磷钾用量。

2. 根据苗情长势和土壤墒情科学追肥,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做到早施苗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

3. 提倡有机无机结合,鼓励秸秆适量还田、施用有机肥,在冬至前后施用腊肥,提高油菜抗冻保暖能力。

4. 油菜对硼元素比较敏感,对于有效硼缺乏的土壤,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硼肥“基施+叶面喷施”等措施。

(二)施肥建议

1. 基肥

在油菜目标产量180-200 公斤/亩时,全生育期氮、磷、钾肥亩纯用量宜分别控制在12-16 公斤、3-5 公斤、3-5 公斤,各地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距离重要水体远近等确定适宜的化肥用量。油菜基施商品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粪肥)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鼓励移栽油菜基肥深施,在茬口合适的情况下,提倡推广应用油菜种肥异位同播技术,将油菜种子和配方肥(或缓控释肥)同步深施到土壤中,提高油菜种植与施肥的机械化水平。

2. 追肥

1)苗期:按照“促控结合、前促后控”的原则,根据气候和油菜生长情况,早施轻施苗肥,促进油菜生长,积累营养物质,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一般亩施用尿素5-7 公斤。在冬至前后施用一定量的腊肥(有机肥),以保证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做到保暖防冻,增加油菜抗寒能力。

2)蕾苔期:薹肥施用应适当早施、重施,当油菜始薹时即可施用,一般亩施尿素6-7 公斤、氯化钾2-3 公斤或相应含量的配方肥。弱小苗应适当增施薹肥;壮苗则少施薹肥,且推迟到薹高10 厘米以上时再追施薹肥,减少无效分化,争取大荚大粒。

3)花肥:花肥宜早不宜迟,长势差的地块,在抽薹至盛花期,及早补施一次花肥;长势好的田块,不宜追施氮肥,否则易造成倒伏。在开花期至角果形成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 公斤和尿素0.5-1.0 公斤兑水50 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每次间隔7-10 天,也可选用含氨基酸、腐植酸等水溶性肥料进行叶面喷施。

(三)其他建议

油菜栽后要开好内外三沟,下雨前后及时清理沟畦,以随时排除渍水,做到雨停田干。

三、 蔬菜

(一)施肥原则

1. 坚持有机无机结合,合理施用有机肥,设施菜地以植物源有机肥为主,或充分腐熟的粪肥(堆肥);露地蔬菜以动物源与植物源相结合的有机肥为主。对于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严重的土壤,推荐施用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或生物活性调理剂。

2. 根据不同品种的营养特性和肥水需求规律,遵循“减氮、控磷、增钾、补微”“少量多次、分期调控”的原则,因地制宜确定施肥种类、施肥用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叶菜类蔬菜一般以氮、钾施用为主;根茎类蔬菜生育前期以氮、钾肥为主,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中后期要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投入;瓜、茄、果、豆类蔬菜,生育中后期要增施钾肥。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的菜地可不施用磷肥。

3. 根据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敏感性和土壤含量,通过基施或叶面喷施等形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施肥建议

1. 基肥

蔬菜播种(幼苗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主要是有机肥和配方肥。有机肥施用量一般占作物全生育期总需肥量的30%-50%(以氮计),根据作物种类选择合理的施用方式,对于根茎类和种植密度大的叶菜类作物,可将有机肥均匀撒施耕翻入土;对于株距较宽、有机肥用量较少的,可以行间挖沟或在株间挖穴施用。在重要水体周边,以及设施种植周期长、周年化肥施用强度大的地块,应减少化肥使用。

2. 追肥

蔬菜作物追肥应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等,分期调控、合理运筹,适时适量多次追肥,以满足蔬菜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鼓励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生育期的灌溉定额、补水次数、补水数量、施肥配方和施肥用量,以滴灌施肥为主。科学选择过滤器和施肥器,防止管道堵塞和肥料沉淀。提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含氨基酸(腐植酸)水溶性肥料等,减缓植株衰老、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三)其他建议

蔬菜作物大多对中微量元素比较敏感,要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营养条件等,适当补充钙、锌、硼、镁等中微量营养元素,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施用引起毒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