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6056/2022-14315 组配分类 各类报告
发布机构 亭湖区 发文日期 2022-04-1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关于盐城市亭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2年1月11日在盐城市亭湖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盐城市亭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加快复苏,产业层次稳步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15.4%。入选全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0亿元,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三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增长63%。立铠精密成为建区以来首个年工业产值、开票销售超百亿的制造业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绿色工厂企业1家、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环保科技城获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服务业经济回暖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7亿元,增长19%。现代物流园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环保科技城创成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盐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区创成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大洋湾唐渎里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全市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基地3个。农业经济绿色高效。粮食安全保障不断巩固,粮食种植面积53.4万亩,产量5.1亿斤。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63.2%,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4.9%,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成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盐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园区、亭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二、创新转型积极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有效投入持续扩大。新签约新百伦领跑、华智5G智能终端等亿元以上项目132个。新开工智菲精密、金锋源锂电池等亿元以上项目73个,新竣工立铠智能终端部件、华设装配式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45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9.4%,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27.2%。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个,国家高企达到17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8%。成立黄海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邹学校院士羊角椒产业研究院,高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验收。南大华兴创成全市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环保科技城创成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环保产业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创新中心。发展质态持续改善。实施工业智转数改项目26个,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省星级上云企业47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个,昆岳互联成功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加强能耗总量控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2家,清理腾退船舶公司3家。盘活闲置土地1670亩、低效厂房(楼宇)86.7万平方米。

三、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成为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一区多园”改革在全市推广;入选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获评省优秀改革创新试验区、全省金融生态优秀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亭好办”智慧政务中心,建立苏北首家亭沪政务服务合作平台,180多个事项“跨省通办”,160多个事项“秒批秒办”,“一哨联办”数量全市第一,“一业一证”审批时限压减88%。连续五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长三角一体化加快融入。成立沪亭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落户南京大学青年学者书院。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41个,共建创新载体6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4个,新聘科技副总14人,引进名医名师工作室4个,合建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2个,签订旅游合作协议12个。外资外贸好于预期。新批外资项目10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18亿美元,增长21.76%。依托大龙网打造“互联网+外贸+产品展示+直播带货+双创孵化”跨境电商生态链,实现外贸进出口13亿美元,增长128%。

四、城乡融合步伐加快,生态魅力充分彰显。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实施棚改项目51个,完成5500户,新开工安置房17300套、建成2160套。改造老旧小区41个,万户新村等3个小区被评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城北生态绿地、新洋港大道等217个城建项目竣工,配套功能更加完善,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百强区。打造市级精细化样板点5个,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实现小区全覆盖,城市综合“智”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镇村面貌持续改善。改善农房3000户,改造提升G343、S349和丹鹤路等示范道路,整治农村河道285公里,农村改厕全面完成,实现国家卫生镇、省级生态示范镇、美丽宜居村居全覆盖,创成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永久会址,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以上,PM2.5年均浓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7%,建成“口袋公园”50个,盐城林场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建设基地。

五、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就业8050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29亿元,引进高校毕业生365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25万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270元。居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730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6亿元。全市首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管理机制,被列为2021年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项目。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实施“优学在亭湖”品牌建设,新(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8所,课后延时服务走在全省前列。新建和改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5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建设运营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3家,全面开展家庭援助照护服务,完成780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标准增长100%。社会治理不断攀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早”要求,接种新冠疫苗超145万剂次,实现零疑似、零确诊、零输入。花川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兴镇荣获“中国最美村镇”治理有效成就奖。铜马广场警务站等公安便民服务新模式在全省推广,公众安全感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5715条,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不强,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供给相对不足,城市配套功能仍需完善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2022年计划安排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绿色转型,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经济发展8项

——地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增长7.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460亿元、增长1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应税开票销售收入310亿元、增长25%;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亿元、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8%以上;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32亿美元、增长11.5%以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0%,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30%。

2、转型创新10项

——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家,新增高企30家,新增“四上”企业148家;

——新登记法人企业6000户;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9%;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

——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76%;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8公顷/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6.6-6.8万元/亩;

——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311人;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普惠型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占比完成市定任务。

3、生态环境6项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完成市定任务;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完成市定任务;

——单位GDP用水量51立方米/万元;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以上,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以下;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

——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完成市定任务,新排查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100%,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占比50%。

4、民生保障6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00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8%;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33%,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3000户;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

制定上述目标,既充分考虑了与中央总体要求相衔接、与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相匹配,也体现了“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更高追求。既实事求是,又积极作为。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稳中有进的坚实基础。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释放提质增效的强大活力。

三、推动全面改革开放,积蓄跨越发展的强劲动能。

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的亭湖示范。

五、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

打印 关闭
文字解读
政策文件
图片解读
新闻发布会
媒体解读
视频解读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