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9020143609637/2022-17165 组配分类 应急预案
发布机构 亭湖区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2-12-28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效 有效

亭湖区新冠肺炎局部小规模疫情处置工作预案

为科学、精准、有效地处置我区可能发生的局部小规模新冠肺炎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减小波及和影响范围,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小规模疫情的开展处置工作。小规模疫情是指连续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自然村、工厂、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生不超过5例非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针对性措施

(一)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通过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和发热门诊筛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区卫健委发现阳性检测者或接到阳性检测报告后,立即核实并上报市卫健委、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区公安部门、街道社区等第一时间指导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启动医疗救治转运程序,将其转运至市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隔离诊治。

(二)加强医疗救治。按照“四集中”原则,及时科学高效开展救治,坚持确诊病例每日监测、集中救治等制度,坚持中西医结合,完善确诊病例救治方案,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症状加重,尽可能阻止重型病例发生。同时,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应对预案》,做好应对疫情暴发的各项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立即派出流调小组,联合公安、网络通信、社区管理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现场流调,运用个人访谈、轨迹与消费记录查询确认等方式,摸清患者发病或阳性检测前14天内的活动轨迹,以尽快查清感染来源、暴露途径及可能的传播范围等。聚集性病例的流调应明确病例间的传播链关系和传播方式。根据需要,请求市卫生健康部门及时派出专家组协助开展流调。初步流调工作须在24小时内完成。

(四)追溯感染来源。根据病例发病或阳性检测前14天内的活动轨迹,摸清其活动场所、接触人员等信息,采集咽拭子和血清样本,开展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必要时对食品、污水、垃圾、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样本开展采样检测,综合分析感染来源。

(五)严格排查管理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调结果,区卫健委协同公安、民航、铁路、交通、通信管理等部门,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对于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追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进行规范的健康管理;对于本辖区外的密切接触者,立即向密接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协查信息,同时联系其本人进行健康告知。

(六)精准划定最小防控范围。发生疫情后,区卫健委立即开展疫情传播风险评估,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范围,合理确定最小防控单元。学校可以班级、楼房可以单元、工厂可以工作间、工作场所可以办公室、农村可以住户划定最小防控范围。同时,根据疫情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的区域可调整至社区(乡镇)。

(七)落实精细化管控措施。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如发生在学校,所在校区停止教学活动,所有学生与教师每日开展体温检测、症状问询等健康管理;如发生在居民小区,小区内仅有一个家庭病例的,对病例所在单元进行封闭管理,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家庭病例的,对病例所在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如发生在集体单位,根据病例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划定范围,采取停工停业措施,病例所在厂区实行封闭管理,相关人员每日开展体温检测、症状问询等健康管理;如发生在监所、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所在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场所加强通风、消毒措施,相关人员每日开展体温检测、症状问询等健康管理;区内其他学校、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和监所等重点场所加强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出,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等密闭的公共场所予以关闭;疫情发生后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采取限流等方式营业,暂停举办会议、会展活动等,适度限制聚集性活动。

(八)强化核酸检测。在精准管控的基础上,对病例活动所涉及的乡镇或街道,组织开展入户主动排查,发现14天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同时对乡镇或街道内所有人员,以及与病例活动轨迹相关的所有潜在风险人员(包括病例就诊医疗机构所接触的人员)做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核酸检测阳性者全部规范采取集中隔离等健康管理措施,同时迅速启动流调,开展密切排查判定追踪管控,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九)做好疫点消毒。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对最小防控单元可能受病毒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环境和物品规范开展终末消毒;对病毒可能污染的场所如楼道、电梯、卫生间、小区等公共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防止疫情通过环境进一步传播扩散。

(十)加强舆情监测。通过开通健康热线等方式,畅通群众求助渠道,多方位补充收集疫情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加强舆情监测,做好媒体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十一)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动员广大群众彻底清理室内外环境,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及时开展垃圾日产日清。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组织多种形式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帮助群众形成健康行为,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病能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