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熊存良委员: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我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早日步入正轨,2013年区里组织相关人员对苏州、南通、上海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经验。
一、各地发展产业园区的做法
(一)完善地扶持政策。配套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1、财政政策。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逐年增加,以扶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创意设计业、会展广告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工艺美术业和文化传媒业、演艺娱乐、文化培训等优势文化产业项目、产品和文化产业企业及集聚区。设立奖励、补助条件。2、税收政策。文化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具体范围按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内,依据国家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税法规定的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3、投融资政策。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在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4、土地政策。全区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的措施。各地在制定和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用地比例,要优先安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区(含区级)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及列入鼓励类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在供地安排上首先予以倾斜。积极支持利用现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在不变更房屋主体结构和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可以建设最多为总建筑面积10%的配套服务设施,新建的建筑面积最多为 1000 平方米。属私有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准备用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则上政府(集体)先回购,后使用。被列入区级(含区级)以上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服务范围,优先予以保障。5、人才政策。文化创意高层次人才享受各项工作生活补贴和培养资助,经费从区人才开发资金列支。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享受对象和期限要制定有关政策。可以采用高薪聘用、重建人事档案、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外地文化人才。对国有文化企业急需的特殊专业人才,如果原身份为事业性质的,经文化主管部门商请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允许采取特殊方式,保留其原有身份。有计划选派人员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进行培训,所需经费采取政府资助和派员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建立符合市场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和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并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荣誉和有关津补贴待遇。
(二)整合当地文化艺术内涵,用心打造风景区景观品质。以人文景观旅游产业为载体的最高形态文化产业集群。由地方政府、艺术界、文化界精英三方共同携手打造,集教育、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人文居住、景观艺术为一体的艺术文化产业基地。
(三)文化产业园主题明确,产业集聚,商务旅游设施配套。
二、我区文化产业招商情况
近两年来,我区为谋文化产业振兴,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着重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上,积极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在积极扶持发展光华活彩、凤凰印刷等现有文化企业的同时,先后招引盛大集团18基金投资的浙江盛文、广州奥兹、苏州米粒、上海盛多(凌顶)、苏州海天等有关游戏、视频、影视、手游、休闲等文化产业入驻,目前进展较为顺利。
三、我区发展文化产业园的思考
(一)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子概念。目前对于文化产业所囊括的范围及其定义,在各地、各部门乃至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认识。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文化产业可以界定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次,涉及到文化产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既有传统意义中的文化、广电、出版等部门,也有电子信息互联网、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的构成状况分成三类:一类属于文化的产业本体,即以文化自身形态进行生产或服务的部门,主要包括动漫游戏、娱乐演艺、工艺美术、报纸刊物、出版发行、网络传媒、影视音像等。我们通常称的文化产业,主要指这一类。另一类是文化的产业交叉,即以文化形态为主要资源和手段进行生产或服务的部门,在归类上有时不完全属于文化产业,但又和文化产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一种产业的组合,如广告策划、印刷包装、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娱乐健身等。再一类是文化产业的延伸,即在文化产业周围形成的综合网络,各个部门没有性质上的关联,但有形式上的联系,如餐饮、服饰等。
(二)重在苦干实干。发展文化产业既要说又要做,既要务虚更要务实,可以边说边做,或者先干起来再说。当前要尽快做几件基本事情:一是搭班子,明确人员分工。要成立“区文化产业招商与服务领导小组”,使得事情有人抓,有人管。拟定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全区文化产业招商,强化文化产业服务工作。(这项工作由区文化产业招商局2014年落实到位。)二是摸底子,巩固基础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把当前工艺美术、礼仪庆典、娱乐演艺、教育培训、图书音像等有一定基础的项目盘大盘强。三是理路子,明确发展方向。着重瞄准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印刷包装、文化旅游等项目招商引资,努力填补市区文化产业项目空白。四是找门子,寻求合作支持。眼睛向上,争取政策扶持;眼睛向下,用好民间资源;眼睛向内,挖掘自身潜力;眼睛向外,争取社会参与。五是争位子,打造特色品牌。相对先进地区而言,我们不比总量比质量,不比共性比个性,拿不到团体冠军,先找准切入点,选择几个突破口加以推进。
(三)必须创新创业。发展文化产业,定位很重要。目前从大市区的产业结构看,短时间内文化产业还不能成为主导产业,只能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引导和扶持。规划必须先行,尤其要围绕主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行业、支撑项目、发展布局、集聚区和基地建设、保障措施等进行认真谋划。
发展文化产业,政策很关键。区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文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项目在规划、立项、用地、税收优惠等方面拿出一系列具体实惠的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最根本。一方面要用活用好现有人才,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充分激发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引进吸纳紧缺人才,尤其是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影视音像、文化旅游等实用人才。再一方面要委托培养后备人才,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培养各种专业、各种类型、各种年龄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
(四)搭建进言献策平台。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权威性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在目前行政体制较为分割的状况下,党委、政府管理文化产业,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化产业部门统归一个部门管理,也没有这个必要。即使现在文化、广电、出版等部门合为一体,也不能穷尽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我们可以借鉴盐都区的做法,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由宣传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的协调指导机构“区文化产业招商与服务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事机构,充分赋予其决策、协调、指导、督查、奖励等职能和权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落实一批实实在在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出台一套行之有效、奖惩兑现的考核办法。
欢迎熊存良委员今后多关心,支持亭湖文化,多提保贵意见,谢谢!
2014年5月16日
亭湖新区协办意见:经研究,现对熊存良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委员时参考:
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确领导下,在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文化产业园积极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专门成立项目服务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为多个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入驻问题,与市人社局、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单位联合帮助企业招工。二是积极做好区文化产业招商推介,编写了《国内上市文化创意企业名册》、《亭湖区文化产业招商手册》等招商手册。三是积极与城、交投公司对接,落实园区平台建设。同时为加快园区建设,积极启动天山路以西地块征收工作,成立项目立项、规划、征收、招商、保障等小组,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围绕三项任务,突出三个重点,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全面启动招商,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影视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数字资讯业等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较强、专业人才集聚、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